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3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83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93篇
人才学   3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700篇
理论方法论   118篇
综合类   1568篇
社会学   87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最基本的特征是"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它把历史与文学的关系重新推向了文学批评的前台,受解释学的直接影响,它把历史看成是多重阐释的结果,并用"文本性"消除了历史与文学之间的界限.然而最终新历史主义却由"回到历史"走向了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72.
"并提"与"互文"是古代汉语常用的两种修辞手法."并提"可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互文"可使语意含蕴丰富,避免重复.  相似文献   
173.
鲁迅把他的生命哲学化作《野草》,其中最耐人寻味也最阴冷的是《墓碣文》,本文试图从"本味"入手来分析其 中的死者形象,感受鲁迅至真至诚至善至勇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4.
"互文"是古汉语特有的修辞手段,它为了行文的需要将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词语分开,使它们在上下的话语中各出现一个,参互成文,合而成义.本文讨论"互文"两种常见的形式,分析其内容与其形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译例的剖析,提出在翻译有关"互文"的修辞时,应把握其内容,不要简单地复制其形式.  相似文献   
175.
论竹林七贤的“无意为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澍 《南都学坛》2003,23(1):70-75
阮籍、嵇康诗之无题化现象说明竹林七贤无意为文。这种创作态度的理论基础是嵇康“性动说” ,性动说的本质是任自然。无意为文表现在作品中就是师心使气 ,其长处是情浓言简、新颖独特 ;短处是“漫衍”。七贤所处的险恶社会环境激活了其原始诗性精神 ,导致其创作既有玄言文学 ,也有忧生之作 ,后者奏出了正始文学最强音  相似文献   
176.
琵琶文曲是文化的结晶,文章将其形成过程放入文化史中考察,进行文化解读。琵琶初入中土,受到的拒斥是文化冲突的表现;其文曲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与"雅文化"认同、融合的结果;琵琶文曲的艺术原理中表现出典型的传统美学的辨证法则。说明音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琵琶文曲是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7.
十六大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问题,对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章从文化定义的本质着眼,对当代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观点.  相似文献   
178.
夏中义主编的<大学人文读本>是一部高校人文教育教材.作为教材,从教学上来说,它为高等教育构建了一个新课程.从教育理念上看,它旨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现代高等教育理念.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无疑是对中国当前狭隘功利主义教育弊病的救治.从人文知识和理论的构成看,<读本>以大人文视野摄取世界性和现代性的人文资源,力图将青年学生引导到现代世界的文化潮流之中,这对于青年学生的"精神成长"来说,无疑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9.
"文选学"从明代发展到清代,实现了由点评到实证的重大转变,生活在明清之交的顾炎武,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开路人.他的治<选>成就集中体现在其名著<日知录>中.其贡献主要是以<文选>入选作品及李注为原始文献,阐释古代典章礼仪,窥测传统文化习俗,阐发文学思想,探讨文体特点及文体流变等.他对所有问题的探讨,都能穷源溯本,援古证今,反复参考,戒发空论,奠定了清代实证学风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0.
"唐宋散文八大家"中曾巩受人争议最多.解读<元丰类稿>中的三十四篇杂记文,总结其艺术特色,既有助于理解曾文雍容平和的独特风格,也有助于重新认定曾巩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