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6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83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93篇
人才学   3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695篇
理论方法论   117篇
综合类   1558篇
社会学   87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正2002年8月,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他拉哈镇哈拉海城址出土印章一枚,为元代的"元押"。印章为黄铜质,通高(纽残)1.1厘米,重量8.28克。印面呈长方形,长2.7厘米,宽2厘米,厚0.2厘米,阳铸八思巴文。印背无款识,印纽呈梯形,顶部  相似文献   
32.
作为题跋文革新的最大推动力量,苏轼最先将杂录题材引入题跋创作实践,融会贯通游记、史书、传记、小说、经文等多种文体风格,形成了受各类文体综合影响而出现的文备众体的新题跋文。  相似文献   
33.
召试是指宋代皇帝或皇帝指派其秘书机构、亲近臣僚对特殊人才进行的考试,召试合格者可以获得授官、除职、赐科名等优待。因进献诗赋文章而获得皇帝特旨召试的事例,称为"献文召试"。宋代献文召试所献之"文"包括家集、逸书、赋颂、诗词经义等类型。北宋前期,献文召试频繁举行,形成了一套严格规范的制度;宋神宗元丰改制后,献文召试明显减少。南宋初年,宋廷对北宋末年献文召试进行清算后,至南宋末年这种铨选形式几乎绝迹。宋代献文召试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是"右文国策"的体现,也是特定时期君主特权与官僚特权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宋代科举、宗室、荫补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献文召试最终消融于制度化的皇权之中。  相似文献   
34.
合文是古汉字中较为常见的现象。文章以《甲骨文合集》第五册—第八册为例,在对其中的合文进行穷尽整理的基础上,统计了合文的数量及其所占比例,探究合文在甲骨文行文中的作用,以说明合文在甲骨卜辞中的广泛应用和合文现象在当时的文字现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5.
《六书略》音注来源问题关系到对其语音性质的判断,是进行音系研究的基础.在统计、比较《六书略》反切的基础上,认为《六书略》音注来源于多种韵书,包括来源于《类篇》,但《类篇》不是其唯一来源  相似文献   
36.
《社科纵横》2017,(11):143-147
本文对汉墓中常见的买地券及镇墓文进行了初步探讨,买地券、镇墓文均具有冥界文书的性质,二者与战国时期的遣策关系十分密切,可能存在着遣策至告地策再至买地券及镇墓文的过程。买地券、镇墓文二者之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有相近处。镇墓文功能较为明确,早期买地券真实性较强,史料价值高,晚期买地券则明器性质明显,内容也渐趋一致。但是,二者的流行时间略有重合,如何认识两者关系尚需进一步讨论。文末还对买地券及镇墓文流行的历史背景进行了简单讨论,并提出了继续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
金莲川幕府文臣是古代散曲史上最早进行散曲创作尝试的一批曲家,对散曲的形成和发展,有开创之功,并完成散曲从典雅到通俗的艺术演变。元好问与刘秉忠,皆以词为曲,词曲一体,以雅为胜。元好问与刘秉忠自度曲的出现,加快了散曲的艺术演变,渐至由雅变俗,散曲艺术日渐成熟。至商挺与杨果,散曲渐至雅俗一体,以俗为胜,散曲完全走向艺术成熟。  相似文献   
38.
"敦煌文"概念自提出后,至今仍没被学界广泛接受。但"敦煌文"概念从无到有,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体现了学人对它的不断思考。结合"敦煌文"作品的实际情况,参照《文选》等文体理论典籍的文体划分标准,在吸收历来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强调应当充分重视文体资源丰富的敦煌文宝藏,确立它的应有名分,提至与敦煌诗歌并重,并加以系统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39.
五四的知识分子的经历大都有弃医从文的现象,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这批知识分子在面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时的复杂态度.并试图通过还原历史语境的方式来阐释出他们从反传统到返传统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40.
中医典籍作为中华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与文化维度上体现了中国话语特色。以文树德《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本为例,从中国话语的视角,在语言层面以及文化层面探讨中医典籍翻译策略,分析典籍英译中的中国话语传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