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39篇
  免费   615篇
  国内免费   469篇
管理学   5079篇
劳动科学   188篇
民族学   318篇
人才学   748篇
人口学   108篇
丛书文集   5257篇
理论方法论   1093篇
综合类   13002篇
社会学   2753篇
统计学   777篇
  2024年   168篇
  2023年   642篇
  2022年   602篇
  2021年   830篇
  2020年   684篇
  2019年   771篇
  2018年   336篇
  2017年   609篇
  2016年   800篇
  2015年   1243篇
  2014年   2207篇
  2013年   1895篇
  2012年   2033篇
  2011年   2173篇
  2010年   2005篇
  2009年   2065篇
  2008年   1948篇
  2007年   1527篇
  2006年   1343篇
  2005年   1198篇
  2004年   977篇
  2003年   963篇
  2002年   901篇
  2001年   692篇
  2000年   382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在网络化时代引发的诸多变迁中,社会空间的生产变革具有独特的意义。区别于工业社会的社会空间,网络空间呈现出独有的空间特征:缺场空间的“脱域”特质,蕴含网络权力逻辑的流动性,兼为民主政治领域和私人交往领域的赛博空间。微信朋友圈从空间的视角维系和重塑了网络社会的社会关系,并在其发展中不断生产着社会性的空间,塑造了个体化趋势和圈子文化并存、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属性兼备、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融合与再生产的社会空间。微信朋友圈以中国化的方式生产出本土性的互联网公共空间,彰显了网民的能动性,创造了别样的空间生产逻辑和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992.
近10年弹幕网站日益发展壮大,成为诸多网络流行语的诞生地。弹幕作为一种亚文化的技术呈现,为受众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与解构话语权威的路径。但以弹幕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意义建构的作用,新媒体对文化意义的建构还有待于受众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3.
以台风“山竹”为例,基于微博数据,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文本情感分析等方法,分析网民情感传播网络的结构特征、传播层次及路径,探究关键节点的情感影响力和传播路径上的情感变化,并总结出网民情感传播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可预测性灾害中灾前阶段的网民情感传播最为活跃,变化也更为复杂;网民情感传播路径较长,情感倾向会受到多个传播节点直接和间接的综合影响;网民情感传播路径上转发量较大的关键节点对网民情感的影响力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4.
网络表达追责存在法条适用形式化、刑事政策偏重倾向:一是“社会秩序”“社会危害”认定的模糊性,表现为“社会危害性”解释的主观性,缺失“危害社会秩序”是否适合诽谤罪、“社会危害性”认定是否宜于采取优势证据标准的考量;二是以“寻衅滋事”追责须强化法条的实质性解释,强调援引“寻衅滋事”适用对象的明确性及法益取舍的恰当性;三是应当严格诽谤入罪条件,即以民事责任优先政策弱化检举不实言论的诽谤罪适用。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伴随着急剧的社会结构转型,我国新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认同群体也随之产生,在网络中的政治表达和利益维护活动增多,在这些网络讨论的集群内部,参与者会自发形成一定的秩序,推动事件的进行。本研究利用自组织理论作为分析框架,选取"南京梧桐树事件"的微博维权集群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网络集群参与者之间从无序到有序的互动过程、整个系统的演变规律及其与外界的互动机制,由此总结出网络集群中的自组织特征,从而相对准确地把握虚拟社区系统的发展、演化阶段,为更好地理解互联网的社会功能起到借鉴作用,也为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群体事件的预防工作提供理论和策略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996.
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激化,以门为表征的突发事件集中爆发。这其中,互联网既是真相披露者,也是情绪煽动者;既有为建构所必须的解构,也有勇猛不能掩饰的粗暴。十几年来,互联网不断颁布新的尺度,强迫传统媒体调整竞合,从而逐渐形成新的传播语境,宣告新的价值体系。在新语境下,精英与草根的位格关系和互动结构,都发生了颠覆式的变化。他们之间的话语冲突源自于精英对网络的隔膜和草根的群体盲目,这种双重误区,使得社会焦虑指数交替升级,政府与群众、草根与精英、中心与边缘之间不断发生进退博弈,比照自适。网络话语的冲突也正是时代焦虑的媒体映像,网络舆情既是民意的自然体现,也可为官方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人肉搜索”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网络新兴事物与现象,根据其对象和涉及事件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公众人物涉公事件型、非公众人物涉公事件型、公众人物涉私事件型和非公众人物涉私事件型四种类型.从法律角度而言,四类"人肉搜索"对个人隐私的侵入程度,呈依次递增趋势.同时,"人肉搜索"事件中涉及的网络信息发布者、网络信息传播者、网站三方,各主体责任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98.
论网络色情传播对社会两性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营利为目的的网络色情传播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其后果不仅表现为犯罪率高,而且从深层次上说,放纵性欲必然导致爱情的麻木,这二者之间的恶性互动是对爱情这种高尚精神活动的亵渎与扼杀。要想彻底根除人们在心理上的情色依赖兴趣,就必须廓清生理“性快感”与心理“性美感”,“性爱”与“色情”的观念性差异。  相似文献   
999.
理性与非理性之辨:网络集群行为的产生及其演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南京大学小百合BBS使用者对"汉口路西延工程"的参与讨论为个案,通过对参与者的问卷调查分析及网上讨论的跟踪观察,发现发生在网络中的集群行为在初期存在着非理性的表现,并占据着讨论的主流,而理性观点则被淹没在讨论声中.但随着事件的发展及讨论的深入,客观、理性的声音逐步增强,并与非理性开始了交锋,影响着参与者的表达.在交锋中理性逐步占据主流,并最终实现了回归,引导着参与者做深入的思考.文章最后提出时这种理性的回归的思考:这种回归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一个与此事件相关的事件的出现是否会再次引起讨论的高潮,又将会向什么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1000.
从汶川地震的媒体报道看网络时代的危机传播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机传播研究是上个世纪中发展形成的新领域,其首要责任就在于帮助政府和组织机构提供危机应对计划、促进媒体协作、缓解公众心理压力、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危机传播的过程包括危机潜在期、突发期、蔓延期和解决期四个阶段.根据该四段论模式,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四川地震报道过程中媒体的新特点,以及应该引起传媒关注的新问题,如危机潜在期的防患于未然;危机突发期不同传播渠道的互补;国内外危机报道方式的比较;危机解决期对于危机形成因素的进一步分析,以及危机报道对儿童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