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65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258篇
社会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22.
《南都学坛》2016,(1):118-121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而出现的网络形式,与概念清晰、对象明确、理论体系稳固的文本文学相比,具有灵活性与时尚性、多样性与共享性、自由性与开放性等特征。受阅读商业化的冲击、网络文化产业的外部张力、新媒体与移动互联网络的影响,网络文学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以巨大的张力影响着文学发展的潮流,人们的写作习惯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然而,在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的同时,对这一全新的文学出版形式的管理还处于缺位状态,存在着部分网络文学出版哗众有余而内涵不足、文学趣味和基本范式缺失、网络文学出版承受着多方管理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对网络文学出版的质量管理,要借助行政和现代信息手段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对文学网站进行监督,促进网络文学的真正繁荣。  相似文献   
23.
《江西社会科学》2017,(6):96-101
相对于我国网络文学发展的速度与规模,相关理论研究和学术批评明显滞后。其"当下困境"主要表现为:受传统观念和西方话语裹挟,致使网络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间不能很好地接榫;研究对象选取褊狭单一;论述内容空洞宽泛;对我国网络文学市场化和产业化现实的文化价值认识不够。实现网络文学研究理论突围的关键在于:在思想观念上,要厘清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认清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泛娱乐化是我国网络文学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现实;在研究重心上,要实现从个别热点作家作品向整个网络文学现实的转移;在理论资源上,要减少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过度依赖,积极借鉴"文化研究"和"传播政治经济学"等理论资源,通过二者的"结合",实现网络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批评创新。  相似文献   
24.
侵犯网络文学著作权尤其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现象在当下十分严重。侵权的模式包括"云霄阁模式"和"百度模式"。它的背后既体现了社会公众、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版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也是互联网精神、权利意识和商业模式三者博弈的结果。解决侵犯网络文学版权的问题需要注重培育公众正确的互联网意识、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创新文学网站的盈利模式及大力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保护网络文学著作权对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在如今网络大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网络文学不仅“异军突起”,而且“风景独好”,在国内本土形成了关于“互联网+”的巨大产业链,同时一大批优秀的网络文学纷纷走出国门,在海外掀起一股中国“网文热”。从跨文化视角对中国网络文学走红海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网络文学“走出国门”面临的问题,并发起了对未来的展望,抛砖引玉,期望引发对网络文学“走出去”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6.
27.
论我国网络文学创作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文学在我国近年来蓬勃兴起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在创作上有着与传统纸质媒介文学不同的特点。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论述其特点:创作理念上极度追求娱乐消遣和个人情感的宣泄.创作过程上努力追求交互性、高效率和自由化,创作内容上主要表现网民生活和抒写个人情愫,创作形式上注重文本的超级链接和多媒体技术化,创作语言上大量采用简约、灵活而又独特的网络语言符号,创作主体构成上呈现非职业化、年轻化、匿名化。网络文学创作现象和特点值得文艺理论界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8.
何敏敏 《理论界》2007,(5):178-179
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的文学现象——“网络文学”与“80后”,网络时代作家群体扩大,作品变多了,文学被“祛魅”了,然而当网络文学以及“80后”的作品畅销图书市场时,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又“返魅”了。在这个文学自由被极大伸张的时代,文学仍应承担起启蒙人文精神的重责。  相似文献   
29.
与传统文学不同,网络文学是通过网络这一媒介发表的。由于网络媒介的开放性特点,网络文学也具有了开放性。网络文学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传播方式的开放性、生产方式的开放性、文学文本的开放性、网络文学消费的开放性以及文学生产与消费的互动性等。深入讨论网络文学的开放性有助于网络文学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30.
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逻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网络文学作文化学的本质诠释,需要廓清这种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图—底"关系,即后现代主义文化诗学的逻辑背景。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情结和网络对诗学的后现代价值解构,就是这种逻辑关系的耦合方式。前者表现为:网络文学数字化传播的"祛魅"模式,浸润着后现代文化的知识态度;网络文学的消解中心话语模式,坚守了后现代的边缘姿态;后现代主义的平面化理念与网络文学无深度的游戏规则之间,也有着文化逻辑的同构与并置性。后者则表现为:网络化的欲望写作以自况性展示价值替代诗学深度的膜拜价值;网络对诗学信念的技术化演绎如游艺化、超媒体、超文本、链接修辞等,造成了对宏大叙事的能指飘浮和理性逻各斯的消解;网络作品对文字书写的淡化和对图像感觉的强化,抽空了艺术审美体验的心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