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178篇 |
免费 | 815篇 |
国内免费 | 58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424篇 |
劳动科学 | 257篇 |
民族学 | 590篇 |
人才学 | 1042篇 |
人口学 | 141篇 |
丛书文集 | 8084篇 |
理论方法论 | 1556篇 |
综合类 | 19214篇 |
社会学 | 3373篇 |
统计学 | 89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483篇 |
2023年 | 1026篇 |
2022年 | 966篇 |
2021年 | 1305篇 |
2020年 | 1072篇 |
2019年 | 1173篇 |
2018年 | 486篇 |
2017年 | 828篇 |
2016年 | 1022篇 |
2015年 | 1574篇 |
2014年 | 2810篇 |
2013年 | 2433篇 |
2012年 | 2599篇 |
2011年 | 2890篇 |
2010年 | 2701篇 |
2009年 | 2790篇 |
2008年 | 2703篇 |
2007年 | 2122篇 |
2006年 | 1839篇 |
2005年 | 1640篇 |
2004年 | 1323篇 |
2003年 | 1314篇 |
2002年 | 1212篇 |
2001年 | 938篇 |
2000年 | 578篇 |
1999年 | 234篇 |
1998年 | 137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63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高校既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认知能力,又要探索实践活动的多样化模式,提高政治参与意识培养的效率;既要加强大学生政治心理调适,引导大学生形成理性的政治参与意识,也要改进和完善高校自身作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培养主体的民主管理环境,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增强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培养的鲜活性。 相似文献
103.
网络综艺作为网络视听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丰富高品位文化供给、提供高效能文化服务的重任,然而当下的网络综艺节目却面临着背离道德伦理的审美异化与价值削平、畸形审美观的传播与泛滥、虚无化内容生产对于审美内涵的抽空、同质化竞争下催生的审美疲劳等审美困境与问题,严重制约了网络综艺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文章认为,今后的网络综艺亟需确立核心价值理念,通过寻求价值平衡、多方共育等路径来提升网络综艺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04.
蒙锦贤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6):100-111
“伴礼”指同村民众之间互相陪伴送礼的习俗,也指陪伴者所赠送的礼物。当一个家庭面临婚丧大事时,将获赠来自其姻亲家庭所召集的“伴礼”。布依族“伴礼”习俗具有注重粮食意象、礼物份额固定和女性作为实践主体等特征。“伴礼”交换以人作为中介,打破了二元赠受的关系结构,将更多的实践主体纳入交换体系中,使得交换关系和回报义务呈现出更为多元和复杂的样态。“伴礼”交换将村际之间的民众联结为有机团结的整体,建构和维系着错综复杂的“泛亲属”社会关系网络,在理念上形成“人人都是亲戚”的社会结构。既影响着地方民众的日常生活和交流实践,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之内涵的集体认同与世代追求。 相似文献
105.
村规民约是我国农村治理的重要规范,但在部分地区仍存在形式化和虚置化问题,未能从“上墙”走向“落地”。本文基于制度要素和制度嵌入理论,构建了整合式分析框架,对H村和X村两个案例进行比较,探究村规民约效力实现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是否具备相应的制度要素,并与外部社会网络相嵌合,是影响两村村规民约效力实现的重要因素。基于两村的案例比较为村规民约的效力实现提供了有益启示:地方政府和农村基层应当完善村规民约的制度要素和实施机制,并推动村规民约嵌入乡村社会网络,寻求乡村内生性力量的支持,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 相似文献
106.
伴随着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截止到2020年年底,我国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职业资格目录。我国从职业资格证书时代进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时代,随之而来的是开展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改革和试点工作。本文以试点单位——潍坊市技师学院为例,讨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下技工院校如何实施技能人才的过程化评价。 相似文献
107.
刘雪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82-88
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理论视角,在实地调查口述资料的基础上,以中国和俄罗斯边境地区经商边民的商业发展史为脉络,系统梳理经商边民从“倒商”到“网商”的经营模式转型过程,试图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商边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主观能动性的互动过程中的生成和演化以及同经商边民商业发展的相互影响。研究认为,社会关系网络影响着经商边民商业模式的生成和转型,商业发展形塑了社会关系网络的非正式性、在地化、跨国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8.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网络媒体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新契机.中日两国尝试组织"网络对话"和"网络视频会议".中日两国网民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网络交流中表现出有趣的差异.网络游戏成为中日两国年轻人交流的重要媒介.网络环境下的中日文化交流在技术和文化内涵两个层面上尚且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9.
110.
人口少子化问题及育儿援助社会政策研究——以日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多年的人口少子化问题,在日本的社会、经济等领域构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日本人口出生率低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抑制少子化,日本政府和社会采取了相应的人口与育儿援助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