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4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82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实际上是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和新途径。网络政治参与指的是公民将自己的意见、信息及时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形成社会关注点,引起政府的重视,并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直接产生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党在信息化条件下与时俱进地提高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应该高度重视网络政治参与的作用,科学对待这一新事物。  相似文献   
22.
网络空间对主体想象力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它通过丰富的信息、全新的体验、交互的创造、自由的氛围促进人的想象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它通过完美的拟像、无常的消解以及批判性的屏蔽,使想象力被框定在技术的视界中.  相似文献   
23.
为分析网络空间中社会思潮成长和壮大的方式,本文以当前网络空间中较受关注的部分思潮网站为对象,从思潮的形态彰显、元素扩充、主体增加及影响发挥等层面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思潮网站往往通过树立标杆和政治敌人的方式构建具有独特标识的思潮阵地,通过紧扣热点和现实样本的方式推动原本较为抽象的思潮落地,通过圈层塑造和网民吸纳的方式扩充认同思潮的队伍,并通过实地宣传和媒体借力的方式扩大思潮对大众观念和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意识形态安全息息相关,事关国家认同与民族团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定程度上向网络空间虚拟化迁移,其衍生出“体验主体”的传播机制、“权威解构”的传播格局、“跳跃节点”式的传播范式,呈现出话语权地位、话语权落地与话语权维护三个方面的困境。需要牢固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提升主流话语的感召力与引导力;推进网络空间技术发展、文化自觉与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5.
26.
虚拟社区作为网络空间中的社群组织和网民共同体,其社会行为充满了复杂性和混沌性因素.为了寻求虚实世界的"在线和谐"的理想社会秩序状态,就必须利用一切积极的传播手段,不断地调整网络行为目标和引导网民的日常生活方式,从而改变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和互动关系.促进"在线和谐"是使虚拟社区实践朝着良性运行方面转向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使虚拟现实性真正得以在赛博空间中实现,以及使网络技术工具对现代生活体系的塑形作用得以彻底发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7.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限制及其利益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晓青 《社会科学》2006,(11):96-10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著作权保护在网络空间得到了延伸。对网络空间著作权保护,存在着市场模式与接近模式的不同认识。网络空间在延伸著作权人的保护空间的同时也大大扩充了作品使用者利用作品的方式和途径,因而也需要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给予适当限制。  相似文献   
28.
论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时代的来临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空间的隐私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因此强化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成为国际网络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9.
自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这一概念以来,此一术语已成为中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理论架构。对哈氏这一概念的运用,尽管可超越这一概念所产生的历史条件的限制,但不能脱离其核心内涵,即公共领域构成的四个"要件":必须以市民社会的形成为其存在条件;必须有一定规模的、关心普遍利益的公众;必须形成具有批判性的公共舆论;必须具有公共媒介和公共场所。根据这一标准,将"公共领域"这一概念用于对当代中国网络空间的分析时,可认为网络空间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只是一种"准公共领域"。从"准公共领域"迈向"公共领域"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同时也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与市民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0.
国外网络政治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外网络政治研究诞生于 2 0世纪 90年代。网络政治主要探讨两大主题 :(一 )网络对政治的影响 ,包括网络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的影响、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等。 (二 )网络空间的政治问题 ,如网络空间的政治性质、网络空间的权力、网络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