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据说在当下社交媒体大环境下只有将标题弄得玄乎一点才能引来关注,所以在此笔者非常自以为是地将当今微信营销的大趋势跟"罗生门"扯在一起,并且努力阐述此中关系。当今国内的社交媒体圈,微信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扩张趋势对受众开始了粗暴的跑马圈地,在这个大平台的影响下,任何品牌或者个人都希望分得一杯羹,于是红了眼的"继承者们"沿袭了微博营销的模式,在一群所谓专家领袖甚至教父的煽呼下一头扎进了微信营销圈。  相似文献   
22.
电影《罗生门》是日本著名电影导演黑泽明的经典名作之一,影片的故事情节改编于日本著名文学家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罗生门》与《竹林中》。整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强盗多襄丸、武士的妻子、借女巫之口说话的武士以及樵夫四人为了降低或逃脱自己的罪责而编织谎言,充分地体现出了人性之恶。  相似文献   
23.
芥川龙之介在短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 ,塑造了各阶层众多的人物形象 ,从种种不同的角度来揭示人生、探索人性。少年时代 ,家人的所作所为使他朦胧地认识到人性的自私。而失恋事件则使他彻底领悟到人性的利己。于是芥川龙之介以历史为舞台 ,创作了小说《罗生门》,塑造了“罗生门”下的下人形象 ,从而确立了探索人性这一芥川文学的主题。一  芥川对《罗生门》充满自信。尽管发表时没有得到广泛的反应 ,但他还是为这篇小说做了很多辩注。而且将自己第一部小说集命名为《罗生门》。芥川在《那时候的我》中对《罗生门》的创作动机曾作如下说明 …  相似文献   
24.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经历了两次高潮。这期间产生了不少优秀的译者及译文,其中以林少华译本影响最大。文章尝试在描述原文总体风貌的基础上结合文学翻译的标准,选取《罗生门》四个中译本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词句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林少华译文的特色及其产生广泛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5.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罗生门》因其丰富的伦理内涵和艺术特色而始终在评论界占据重要位置。本文借助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作品的空间叙事、暗疮隐喻和主人公的伦理选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罗生门》的空间叙事承载着丰富的伦理意义,是表达作品伦理主题的重要手段,而仆人右脸颊上的“暗疮”是作者借以表现伦理意识变化的重要道具,也是仆人体内逐步外化的兽性因子的隐喻。仆人最终选择了盗匪之路,这一伦理选择反映了芥川在《罗生门》创作前后深陷的伦理困境,也是其对束缚人性的封建家族主义制度的反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