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文就日本否认二战罪责的原因进行考察,指出日本必须认罪,承担罪责,偿还欠账。  相似文献   
92.
曾赛刚  颜翔 《学术交流》2012,(12):80-83
在刑法教义学的视阈中,我国通说的四要件理论不是真正的犯罪构成理论,其仅仅是刑法理论的一个意识形态标签。真正在指引刑事司法实践,并具有实证法基础的,是罪———责模式的犯罪构成理论,它包括犯罪行为判断和刑事责任判断两个阶段。但是,我国主流刑法理论却错误地将其概括为罪责刑模式理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该理论对刑事责任概念的理解存在方法论的偏差。相比之下,罪责模式理论赋予了刑事责任犯罪论机能,并将其纳入到犯罪构成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93.
在严峻的反恐斗争形势下,俄罗斯通过反恐立法追究恐怖分子亲友的连带责任,但无论从恐怖活动人员还是恐怖活动特殊关系人的角度,追究恐怖分子关系人的责任都不能更好地抑制恐怖活动犯罪。而且,恐怖活动特殊关系人连带责任的追究违反罪责自负和利益均衡原则,不具有学理根据。我国应在俄罗斯反恐立法经验基础上,在刑事领域恪守罪责自负原则、民事领域明确恐怖活动特殊关系人连带责任承担的范围,并形成思想和社会氛围上的压制,根除恐怖主义的根系,从而全面防控恐怖活动犯罪。  相似文献   
94.
不管是回顾历史还是反观现实,人们都难以否认这样一个形成鲜明对比的事实:与那些无处不 在、无时不在的暴力相伴随的,是暴力过后同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责任者的空缺。缺失的背后,隐藏着深 刻而复杂的动机,其中涉及暴力制造者与承受者对暴力截然不同的感受、暴力执行者在分工合作中对罪责感 的分解、对个人动机良好的自信以及对被害者的妖魔化等诸多方面。理解这些动机,绝不只是给受害者一个 迟到的交代,而是试图思考“遗忘”在行恶者乃至很多受害者中何以成为可能,进而力所能及地避免它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定性问题,学界尚存争议,其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是否成立盗窃罪的问题。本文尝试着结合刑法罪责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及有关牵连犯、吸收犯等基本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6.
<正>一位举家从四川乡下搬到成都,靠做生意发家致富的父亲不愿意女儿上大学,认为"大学四年学费加生活费要8万,如果高中一毕业就打工,四年至少可赚8万,一来一回就是16万",连捡垃圾都不如。完全是商人的思维,算的是就学的机会成本。考上成都某高校的女儿则认为:"只有读大学,才能让自己更有修养、更有层次。"这大学上还是不上?  相似文献   
97.
海德格尔的良知之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海德格尔的良知之思令人惊讶。这种惊讶并非由于其理论或观点的新颖性或颠覆性,而是因为海德格尔的良知之思在括去了一切良知假设和道德教条之后,真正让良知在存在的深度上作为人最切己的生存现象活生生地自身显摆了出来。很明显,由海德格尔的良知之思所打开的这个新局面,隐含着各种良知理论和道德学说最终都不得不应答的某种咄咄逼人的意义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