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篇
  免费   24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157篇
理论方法论   48篇
综合类   435篇
社会学   142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俄罗斯法上的地役权制度由私人地役权制度和公共地役权制度构成。私人地役权为解决私人之间的土地利用而设,而公共地役权则是为了解决不特定的人群为使用特定的私人土地而设。为了过滤和平衡土地所有权人与土地使用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保护供役地权利人的利益,俄罗斯土地法规定了通过立法方式设立公共地役权的程序;同时,强调必须进行公众听证,并赋予了供役地所有权人的多项救济权利。  相似文献   
842.
徐东亚 《中文信息》2021,(11):110-111
文旅融合及研学旅行快速发展背景下,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帮博物馆为例,我们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对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进行具体设计与实施,具体例举了课中阶段宁波帮博物馆具体课程内容以及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评价要素.通过这一系列课程开发以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43.
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朝名相兼文学家,其日记创作为宋之最。以周必大的五部旅行日记为考察对象,分别从地景、建筑和文化记忆等三个维度探讨周必大江南旅行的文化意涵。地景涉及空间位移中的山川道里、民俗民情、自然景观等;对寺观坟庵等特殊建筑的描写,则呈现了寺观与旅行的关系及坟庵透露出的江南世家图景;文化记忆通过对历代名人题名赋诗的记录及古迹考证,反映出宋代士大夫参与建构江南地方文化的自觉愿望。  相似文献   
844.
马克思以自己科学的唯物史观创造了一个强大的运动,而其壮美的唯物史观却源自于一个法哲学理念———“市民社会产生法”。中国一个世纪的由被迫至主动,由“外发型”至“内发型”的法制现代化历程证明———法制现代化的重心在社会,而非法律本身。新世纪之初,我们更应该学习马克思的一些原生的本质的东西,使其在中国的“理论旅行”迈向良性濡化。  相似文献   
845.
雪小禅 《可乐》2010,(8):64-65
没碰出火花 在一个论坛里,一群悠闲的人约了一起去爬山、打羽毛球,AA制,各不相欠,也有约了一起驾车旅行的。老赵说:“我和别人一起去了很多地方,自己开车,想停在哪儿就停在哪儿,特爽。”我来了一句:“要是车坏了怎么办?”老赵说:“你这个人怎么喜欢抬杠呢?”我说:“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总把事情往坏处想。”  相似文献   
846.
宛平知县沈榜撰写的《宛署杂记》,保留了万历前期该县大量的经济数据。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数据的梳理,可以看出,当时该县已陷于入不敷出的财政窘境,主要原因是朝廷免除了下等铺户纳银,提高了契税的起征点并降低了税率,而该县承担的经费不但未能相应减免,反而逐渐增加。在赋役改革方面,该县取得明显进展,绝大多数项目都实现了纳银化或以银计算,夏税、秋粮内各项已合并征收,部分徭役摊入地亩。但也应看到,赋役改革远未最终完成,起运的地点和数量仍然极其琐碎分散,力役在徭役结构中仍然点据着主导地位。随着各地粮草物料的纳银化,北京的商役日益沉重,造成了经济凋敝和民生艰困。  相似文献   
847.
秦观被称为“古之伤心人”,翻阅秦观现存的词作,孤独悲伤的感情基调始终弥漫其中。秦观无解的“伤心”构成了秦词独特的面貌,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题材内容上多写羁旅行役,借离愁凸显身世之悲;二是在艺术层面上多营造一种隔绝而迷蒙的境界,来象征内心的困窘与迷茫;三是思想情感和身份认同上透露着无处可安的贬谪之痛与困于牢笼的逐臣意识。  相似文献   
848.
陈旭军 《市民》2007,(5):58-61
我们为什么要旅行? 我们为什么要去旅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的答案,简单点说,是有两个方面的心理需求。一是为了摆脱,摆脱日常生活。二是为了寻找,寻找快乐,探索了解未知事物。  相似文献   
849.
850.
正又将面临一个新的假期,当已在电脑前工作到僵直的身体得到一个释放的机会,一个难以抉择的抉择又不可避免的出现在诸位面前——是懒懒地呆在家里虚度光阴,还是邀起三五好友,选一处名胜景地狠狠地轻松一番?然而当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后者的时候,一个新的问题却又出现了——玩什么,去哪玩?回顾以往,似乎每一次旅行或多或少都会伴随一些惨痛不堪的经历,赶飞机、赶大巴、赶火车、排队买票、排队参观……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