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42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451篇
社会学   199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发展是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关键。代价与发展密不可分,人们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要理智对待代价问题,要坚持低代价发展原则。环境问题是发展代价的重要表现之一。关注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和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建设生态文明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2.
那时哈尔滨远比现在寒冷,第一次见到叶夫根尼也是鹅毛大雪天。  相似文献   
93.
德国的奔驰牌汽车几乎世人皆知但了解奔驰汽车的创始人之一高特里伯·戴姆勒一生经历的人也许并不多了。今年是戴姆勒逝世一百周年1900年3月6日65岁的高特里伯·威尔海姆·戴姆勒在坎施达特的家中病逝一个充满幻想与发明的生命结束了但戴姆勒所发明的轻型高速燃油发动机却依然推动着这个世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在继续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着强大的冲击。勤奋好学的少年时代1834年3月17日高特里伯·戴姆勒出生在如今德国西南部巴符州中部的一个名叫朔恩多夫的小镇。这里虽然只有4000多人口但却已经是当年符腾…  相似文献   
94.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后,国内学术界对其提出背景、科学内涵、基本特征、理论渊源和时代价值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既有研究在理论渊源、概念厘定、现状研析和实践路径等方面依旧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因此,未来应重视和深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成逻辑、基础概念和现实困境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完善和拓展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以期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5.
绿色发展是以绿色创新为第一驱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要义,以实现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为关键,以促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变革为本质要求,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指向的理念与行动。推进绿色发展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绿色发展成果。我国绿色发展促进共享正义,面临绿色共享理念尚未形成共识、绿色发展主体权责不明晰、绿色共享制度建设有待完善、绿色共享成果不平衡不充分等挑战,亟待构建以绿色共享理念为引领、多元主体共同行动为支撑、绿色共享制度体系为保障、全民共享绿色发展成果为目标的优化机制,以绿色发展促进共享正义实现。  相似文献   
96.
《资本论》是马克思成熟时期的经典论著,它以剩余价值论与新陈代谢论为核心,有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对人与自然的双重掠夺;提出了“新陈代谢”及其断裂的崭新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的双重危机——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预示了未来人与自然统一的生态型自由王国的实现。《资本论》包含着深厚的生态存在论美学意蕴,对于“美丽中国”的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分别从尊重生态规律的客观性和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对工业文明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反思、对发展问题的反思和中国式现代化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五个维度,强调了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就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开了系统的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和理论基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必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必将创造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98.
白菜的幻想     
《中国妇女(英文版)》2010,(8):92-92,F0003
Chinese artist Ju Duoqi creates artworks with vegetables of all shapes and sizes. Ju first started working with vegetables in the summer of 2006. In the following years, she spent a lot of time trying new vegetable in different positions. The artist real zed she no longer needed models for her work. as the vegetables could easily be used instead.  相似文献   
99.
方博 《学术月刊》2022,(2):15-26
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强调德国浪漫派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但这种另辟蹊径的阐释在论证上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除了学生时代的短暂邂逅之外,马克思对德国浪漫派一直保持着自觉的批判态度,并自觉清除其思想中可能的浪漫主义要素。他与德国浪漫派在一些观念上的相似性,与其说受到了后者的影响,不如说源于相同的时代问题。他们共同面对这些问题,但分别给出了各自的诊断和处方。鉴于双方在基本方法和基础信念上的根本差异,不能因为这些观念的表面相似就轻率断言马克思受到了德国浪漫派的影响,或者批评他沾染上了浪漫主义的弊病。  相似文献   
100.
近年来,上海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面向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科研团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支撑美丽中国建设。近日,科技部公布了新一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择优建设名单》,上海的四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功入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