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2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202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88篇
人才学   6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948篇
理论方法论   318篇
综合类   2706篇
社会学   327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人生之谜和超验之美——体悟《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观的此岸和大荒的彼岸之对话及今日之我对昨日之我的审视 ,体悟《红楼梦》的超验之美和人生之谜。并试图探索艺术意象对造就《红楼梦》艺术至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本文对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自然、艺术以及美这三个词语的含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辨析,旨在 澄清其含义,有助于正确、恰当地使用。  相似文献   
23.
本文论述了清华新月诗人群的定义,前后期新月诗人对中国现代新诗格律发展作出的贡献,朱湘、闻一多、陈梦家、林徽回诗的特点;探讨了为什么在那个时代清华出现那么多有影响的诗人。  相似文献   
24.
韩晗 《民族论坛》2006,(9):16-19
今夏,我一边熬夜看德国柏林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一边脑袋飞转地上班甚至加班为自己九月的专题做策划、约稿、组稿、编稿工作。  相似文献   
25.
绝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幸福,学有所成,生活美满。孩子们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他们有坚强的性格去面对日复一日的挑战,并有能力迎接、应对和战胜这些挑战。我们将这种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自信称为弹性。  相似文献   
26.
通过随机抽取的语例分析,可见韩少功《马桥词典》的语言风格,具有“乡”气扑鼻的朴实美,同构连用的繁丰美,而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作者的社会阅历和文化接受有关。  相似文献   
27.
教育世界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域。教育世界的特性是本质世界。教育世界的本质世界特性是以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在表现物——哲学和各门学科知识体系为手段培养人性——人的本质。教育世界的本质特点就是本质教育。人的本质表现在责任、方法和美。教育世界的本质世界特性决定了教育科学属于本质科学。  相似文献   
28.
公文的美不同于一般文章的美,公文美的突出特点是实用和审美的统一。公文的美主要表现在: (1)真实可信的内容美, (2)格式规范的形式美, (3)追求实用的语言美, (4)利于接受的文势美。  相似文献   
29.
文学作品本身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 ,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使自我和他人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美的特征给写作思维指明了创作的道路 ,明确了创作要求 ,从而使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向美靠拢。艺术思维是对特定审美感受的理性开掘 ,是从某个角度或侧面深刻领会生活的底蕴。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要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文艺写作 ,首先要求写作的人应是美的 ,然后他才能按照“美的规律”深入生活 ,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30.
当代审美文化的主体悖论和主体变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竟生之美的基础上,以此为扫描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工具,提出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维度是竟生之美。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竟生之美因其内在的主体悖论使其历经了从红色崇高、悲剧丑和喜剧荒诞的美态发展过程。这种主体的变奏,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审美的客观反映。竟生之美是审美主体性的本质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