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0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433篇
社会学   57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特殊的身世地位和生活经历,敏感的心灵触角,杰出的艺术才华,使南唐后主李煜在词坛上独树一帜。人们对李煜词所产生的情感共鸣之强,从李煜词获得的审美愉悦之多,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其词作情感特征呈现出来的率真性、独特性、普遍性、清晰性、彻底性是其词作引起强烈共鸣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72.
“为什么我要穿得和别人一样?” “我对物质的欲望并不高,我始终认为钱只要够花就行,我对生活挺知足的。” “我对美的诠释也许比较个人主义。我认为在你欣赏一件美的事物时心态是很重要的。心情愉悦时别人觉得很丑的一件东西在我眼里会觉得很美;而我心情不好时,看什么都没心情,也就谈不上美了。”  相似文献   
73.
学习辩证法     
没有普遍性即没有认识,没有科学,没有理论,但普遍性不是超历史的。黑格尔对辩证规律普遣性的证明是错误的,是倒果为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是辩证的。  相似文献   
74.
钱耕森、赵海琦两同志的《王夫之美学思想简论》(载《船山学报》一九八四年第一期,以下简称《简论》),对王夫之美学思想作了有益的探索,但矛盾之处颇多.本文对其主要观点进行讨论,并提出我们对王夫之美学思想的初步看法,以就正于钱,赵二同志并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75.
本文不同意“中国古代无逻辑论” ,主张“中国古代有逻辑论”。主要论证中国古代逻辑的存在及其特殊性、普遍性 ,及其与外国逻辑的相同点、不同点  相似文献   
76.
学术界许多同志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具有双重含义,即既指矛盾存在的绝对性,又指矛盾的共性。这种观点是不成立的。赋予矛盾普遍性双重含义造成不可避免的逻辑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共性应该各自单独成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不同于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正确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有待于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作出科学的概括。  相似文献   
77.
学界关于儒家亲情伦理的争论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儒家伦理的评价问题,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传统的不同心态上;第二层次则是儒家伦理有无普遍性蕴涵与现实意义的问题,其分歧主要在于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不同的智慧形态与研究进路上.此外,对中西文化的不同取资、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不同选择,则既构成了这一争论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这一争论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78.
周妤 《船山学刊》1995,(2):46-57
清代思想,是一种历史的反省,是一种综合的批评。清初学林,硕儒辈出,世推顾、王、黄、方为一代宗师,然以思想的博大精深而论,尤以王夫之(船山)为最。顾炎武以经学、史地、音韵而称著,黄宗羲以《明儒学案》、《宋元学案》领袖群儒,方以智则学识渊博,精“通几”且通“质测”,以博学清操动天下。他们没有象王夫之那样全面总结中国古代思想的遗产,糅合新的时代精神,铸成一整套完备的体系,实为清代学界所鲜有。虽然王夫之在世,文章不显于朝野,没有产生应有的社会影响,但人称船山为清初第一大家,实不为过誉。本文拟对其颇富特色的道器论和道义论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79.
语文教育中审美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塑造人的一种活动 ,审美也是一种教育。审美教育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审美媒介。语文教育中有很多因素是美的载体 ,是审美的媒介。因此 ,在语文教育中进行美育不但可能而且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0.
杨寿堪 《学术研究》2005,1(5):19-22
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是第一个全面论述"纯粹哲学"的哲学家,在认识论上提出纯粹知识区别于经验知识,在伦理学上阐明纯粹实践理性的道德律,在美学上论证审美判断是纯粹的形式的判断.我们说的"纯粹哲学",首先是指哲学的最抽象的普遍性,这是区别于实证科学的主要标志,也是哲学优越之处.其次是哲学的超功利性,它不为人的功利欲望所左右,但却又显现出哲学"无用之用是大用"的价值."纯粹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关系,是哲学中两个层次的问题,纯粹哲学或元哲学是"实践哲学"或应用哲学的基础与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