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43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管理学   1941篇
劳动科学   78篇
民族学   233篇
人才学   987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637篇
理论方法论   947篇
综合类   8357篇
社会学   3313篇
统计学   132篇
  2024年   246篇
  2023年   885篇
  2022年   350篇
  2021年   763篇
  2020年   378篇
  2019年   457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341篇
  2016年   467篇
  2015年   569篇
  2014年   1109篇
  2013年   1040篇
  2012年   1178篇
  2011年   1415篇
  2010年   1140篇
  2009年   1331篇
  2008年   1322篇
  2007年   882篇
  2006年   682篇
  2005年   635篇
  2004年   469篇
  2003年   455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338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1.
《现代推销技术》课程实践性强,内容知识点多,传统讲授模式无法顺应现代营销行业发展需求,导致“教”与“学”脱节。确立市场营销职业能力为导向,优化课程改革模式,将线上、线下、虚拟市场、校企合作等方式整合起来,实现推销知识、推销能力、营销素养的有机融合。对接推销行业实际,充分融入现代网络化教学优势,搭建系统化、整体性教学活动空间,通过“直播”课堂体验,强调学生从推销实务中获得知识,内化营销意识,提升现代推销职业素能。  相似文献   
912.
胥乃丹  王硕 《现代交际》2023,(3):103-110+124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将中华姓氏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是实现高校“铸牢”教育的重要渠道。本文在解析中华姓氏文化历史地位与融入课程思政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探究“铸牢”视域形成,明确高校“铸牢”教育意义与关键,辩证得出中华姓氏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与高校实现“铸牢”教育具有互为表里、双位一体的内在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913.
智慧教育嵌入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蕴涵主要体现在智慧科技赋能课程思政建设的开拓变革、智慧服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功能落地,以及智慧融合助力课程思政建设的现代化创新等方面。基于学科专业特点优化思政融合口径;聚焦教学主环节,精准定位思政融合靶点;增强教学质量评价功能,促进思政融合效果,是智慧教育嵌入课程思政建设的作用位点。构建导向驱动的持续发展机制、协同参与的联动机制、精准迁移的平衡识别机制、常态评估的动态调整机制,能够保障智慧教育嵌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运行。以落实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倡导教育模式从精准到智慧的转型;以跨学科内容聚合应用为导向,凸显教育实践的内在特质与原则;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支撑,强化思政育人共同体建设;以教学案例示范云平台的开发为基础,激活智库资源的可操作性提升,是实现智慧教育嵌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14.
《社会工作》2009,(1):55-55
面对老龄人口对安老服务需求的大增,澳门特区政府将进一步落实“原居安老”政策。通过加强社区外展支援服务及护老者支援服务,帮助长者在原生社区安老的同时,加强关注长者学习新知识的需要,支持开展更多长者学习课程,回应社会需要。对在社区开设私人安老院受阻问题,特区政府将根据现行相关法律规范,严谨处理审批准照申请。  相似文献   
915.
“形势与政策”课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中具有显著的课程优势。这种优势集中体现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性质定位、内容定位、目标定位和方法定位与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基本要求相吻合。这种优势的逻辑机理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与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基本要求高度一致,课程逻辑与党的二十大报告理论逻辑相互融通。这种优势的实践路径是教育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经济社会发展、港澳台工作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形势、重大战略、目标任务与基本要求,从而准确把握党治国理政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使命及其实践本质。  相似文献   
916.
在素描教学中,长期作业、速写默写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全面造型能力的必要手段;素描工具应随素描内容的特点选择工具,使素描与色彩绘画从笔法上、观察方法上衔接起来;在人体课与着衣人物课的设置关系上,应先上人体课,然后是着衣人物课,两者紧密结合,交替进行。  相似文献   
917.
美术师范教育主要培养美术师资,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有强烈的业务心和责任感,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美术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应为培养目标服务,并需要围绕“美术”和“师范”这两个基本性质来探讨课程的设置和安排。  相似文献   
918.
从"能力本位"观出发,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要从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的联系等几方面来进行,确立以提高学生职业训练能力为中心的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19.
在人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以群众文化为主的艺术活动占据着较大的比重。群众文化或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让群众的审美意识及审美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为了更好地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加强对群众文化美育功能的深入研究,着重思考如何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让人民群众接受更好的美育熏陶,发挥群众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中应有的作用及功效。本文将围绕群众文化的美育功能这个主题展开讨论,发现群众文化独有的优势,深挖群众文化的审美元素,分析群众文化美育功能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20.
二十一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关键是教育。如何有效地优化教学,培养创新思维,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目标。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要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人”。我在物理教学中,摒弃旧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寓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于课堂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