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8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46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51.
考证“YI”字为汉《衡方碑》“褘隋”之“隋”辗转而误,“褘隋”与《毛诗·羔羊》“委蛇”音义相同;《隶释》谓“褘隋”出《韩诗内传》,本员兴宗之说,并非洪适臆说;《韩诗》在宋孝宗乾道年间尚未亡逸,《韩诗》亡于五代后、亡于政和建炎间、至宋亡之已久诸说,皆非是。  相似文献   
152.
唐元和十二年平蔡之战胜利后,在战后的两次册功中,第一次是对于破蔡州城、擒吴元济的大部队首领的封赏,以李愬功劳第一。第二次则是对于裴度部队的赏赐,以裴度功劳第一。韩愈的《平淮西碑》是在第二次封赏的背景下撰写的,这是韩文重裴度的主要原因。树立石碑事件是由群臣发起的,其目的在于记载功劳、为后世法度,这也是李愬争功、请求改写的原因。这一废立过程,也体现出碑文作为帝国公文通过礼仪性政务渠道进呈的私密性过程,与作为一种公共性文本最终示之天下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53.
元祐时苏轼于翰林学士承旨任上奉敕撰成《上清储祥宫碑》。在政治的语境中,该文宣扬了元祐之政的导向,但于随后的绍述时代即遭禁毁,显露出词臣应制之作工具功用的短暂性。在文化的语境中,该文撰成于苏轼文宗位望形成、确立之时,在北宋士人的文事活动中,成为被称赏追慕的对象,体现出文宗之于政治的超然性。及至后代,该文在文化上的影响依然延续,彰显了苏轼文宗位望超越朝代更迭的"不朽"意义。《上清储祥宫碑》于苏轼词臣衔职与文宗位望的交错分合之际,揭示出其文学形象复杂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4.
西安景碑碑文及见于敦煌文书P.3847的《景教三威蒙度赞》是唐代著名景僧景净的作品,个中所见"净风"一词,学界多解读为基督教三位一体的圣灵。本文在中西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就该词在文献中的意涵进行考释,认为其是净化世风之意,并非指代"圣灵",并遵陈寅恪先生古代文化传播中必定发生变异的遗训,认为基督教的"圣灵论"难为唐人所接受,景僧不得不依华情,在其碑文和经文中加以淡化,在需要提及圣灵的场合,惟以音译称之。  相似文献   
155.
156.
157.
张说是唐代文章大家,他与苏廷硕二人的文章被时人誉为"燕许大手笔"。诰颂公文和碑志文是张说文章创作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其碑志文在对墓主一生历史的述说的过程中,在题材、章法、文体等方面皆有新的创造,显示出了高度的文学创作水平,直接影响了其后的古文家。  相似文献   
158.
师碑     
澜涛 《东西南北》2010,(8):66-67
天终于亮了,肆虐了一整夜的暴风雪却没丝毫减弱的迹象。从窗玻璃望出去,到处白茫茫的一片。和他一同挤在窗户前向外看的“虎子”惊叫着:“快看,院门前那两棵大树折了。”  相似文献   
159.
《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是山西省大同市大普恩寺(先称做善化寺)保留最完整的碑刻之一,也是善化寺所存碑碣中刻立最早的一方。对碑文中的1088字的用字现象做了认真的辨析后发现,在这1088字中,按保守统计,有264个异体字,4个通假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又有主观方面的。为了更好地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便于阅读古籍,我们有必要对上古汉语的用字现象做更细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0.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包含唐人对"大秦",即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认识和描述。这一描述既有事实成分,也极尽美化;既来自汉魏史策,也采用汉唐传闻或笔记小说,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大秦地理四至、珍异物品和风俗制度。而从中可以看出,大秦在汉唐人心目中就是一个富庶文明的国度,其文物制度丝毫不比汉唐中国逊色。这就透露出古代中国人的域外观念中,并非只有一种华夷观,同时也具有认可世界上存在另一文明中心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