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79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79篇
管理学   293篇
劳动科学   37篇
民族学   273篇
人才学   28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58篇
理论方法论   390篇
综合类   10305篇
社会学   1267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334篇
  2015年   495篇
  2014年   1092篇
  2013年   923篇
  2012年   1097篇
  2011年   1309篇
  2010年   1211篇
  2009年   1186篇
  2008年   1168篇
  2007年   923篇
  2006年   709篇
  2005年   598篇
  2004年   506篇
  2003年   455篇
  2002年   426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从晚明至清中叶,虽然《圣经》汉译并未成为天主教在华传教事业的首要目标,但仍有传教士在译经方面做出不懈努力,出版了一系列源于《圣经》的节译、编译文本,更有人克服罗马教廷和清廷的限制,尝试翻译整部《圣经》。近期学界较为关中文作者简介:注清中叶法国耶稣会士贺清泰(Louis Antoine de Poirot, 1735—1813)所翻译的译本,主要探讨其汉文版——或称为《古新圣经》——的译经原则和方法、白话文体特色,并扩展至对其满文版传抄历史的考证,以及对满汉合璧版的语汇和文体的研究。不过,贺清泰译本在后世流传的情况相当复杂,目前尚有多种满文及汉文抄本散藏于各地,相关研究仍存在疑问和疏漏之处。本文以文献考证为主,辅以详细的例证解析。一方面追溯贺清泰译本各版存世抄本的次第源流,其中包括笔者新发现的一种汉文抄本,以全面展示这部天主教译本的传播网络。另一方面,重点考察在此前研究中被忽视了的满文版与汉文版之间的密切关联,以多方面实例阐明汉文版的相当一部分经卷——尤其《旧约》部分——的翻译是以贺清泰先行完成的满译文本为直接参照,而非通常认为的以标准版武加大译本为源本。综合考察贺清泰译本的形成、传播及各版之间的关系,既有助于版本校勘工作,也会将新的角度和方法带入文本分析,进而更清楚地认识和评价清代天主教传教士在困境中进行的具有开拓性的译经活动。  相似文献   
122.
123.
翻译中心智距离存在的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难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难的原因有多种,涉及许多内在和外在诸因素,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成因是译者与原作者之间客观地存在着“心智距离”,即译者在语际传译过程中,受自身诸种内在因素的制约,不可能真正地深入到原作者的内心中去,与原作者同思维、共呼吸,与原作者的意旨彻底复合。当代西方流行的接受美学理论为这一现象作了很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124.
中外译界对于诗歌翻译的“音美”与“义美”争论激烈。本文从翻译的目的入手,讨论了汉语格律诗英译时音韵的处理方法,简述了保留原诗音韵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5.
修辞是一种语言艺术,英语修辞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是英语教学中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教学内容,英语转移修饰语是一个重要的修辞手段。本文讲解并分析英语转移修饰语的各种类型和用法,以及其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从汉语和英语不同的语言特征对这一修辞格进行对比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6.
IPv4与IPv6的技术比较和过渡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IPv4相比,IPv6有许多优点,在互联网全部采用IPv6之前,显然会存在一个IPv4和IPv6共存和相互通信的过渡期。在过渡期间,必须要有一整套强有力的、灵活的IPv4到IPv6的过渡机制。本文对IPv4与IPv6的技术以及目前各种过渡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7.
学界对外来译者沙博理在华翻译生涯大致区分了三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十七年、"文革"十年、新时期二十六年.这一时间上的区分使得学界对沙博理的研究更具像化.从译者对源语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取舍、自我身份构建出发,以沙博理翻译生涯第二个阶段为个案研究对象,厘清特殊时期国家强权意识形态下译者意志的彰显,从而为"文革"时期外来译者在华翻译活动的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沙博理"一人三体"的翻译模式,能够对现阶段中国文化"走出去"起到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8.
129.
近期,国内的西方文论研究开始出现反思趋势,西方文论本身也成为反思对象之一。反思过程中出现了对西方文论的一些误读,原因之一在于部分研究者可能忽略了自身研究奠基于译文之上的事实,将译文直接等同于原文,因而也可以说是翻译视野的缺失。在西方文论研究中引入翻译视野,即意味着基于译本进行的文论研究须与译本拉开一定的距离。翻译视野又包括转换意识、语境意识、差异意识三重内涵。转换意识即意识到译文是语言转换的结果,同时意识到由转换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性;语境意识是指意识到西方文论扎根的特定时空的文化形态及理论家的认知形态;差异意识是指对原作与译作所处时空差异的意识。翻译视野促使我们主动去了解西方文论在原语语境中的起源及发展,辩证地探讨其在译语语境中的适用性,有助于我们在西方文论译介热持续上升的今天,真正深入地理解与反思西方文论的内涵,更好地吸取其精华,批判其糟粕,推动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发展,建构中国自己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0.
罗慕士译《三国演义》对长度词的英译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原著中,长度词有:里、丈、围、尺、寸、匹.罗慕士对<三国演义>中的"长度"词的翻译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显出了在"归化"和"异化"之间的徘徊,由此带来了一些混乱.作者采取文献资料、对比等方法,分析了这些形式和错误,并提出改进的办法.认为直译是译作中传播源语文化的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