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164篇
劳动科学   66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68篇
人口学   293篇
丛书文集   294篇
理论方法论   406篇
综合类   1747篇
社会学   1432篇
统计学   8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张跃辉  郭富锁 《南方论刊》2022,(12):69-71+81
《民法典》第986条是关于善意得利人返还义务的规定。第986条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虽无实质变化,但其中的细微改动值得推敲。第986条旨在基于衡平理念和公平原则,对善意得利人予以必要优待,第986条与《民法典》第122条、第988条等存在密切联系。善意得利的成立,需要明确善意、得利不存在的判断基准。在善意得利的两层法律效果上,第986条的第一层法律效果在于善意得利人现存利益的返还义务,第二层法律效果则是善意得利人的得利丧失抗辩,对于得利丧失抗辩及其限制问题,要着眼于双务合同无效、被撤销后第986条与第157条的适用顺位上予以考量。举证分配上,善意得利人要对其不知且不应知得利无法律根据的情况进行举证,如果得利不存在的,还要证明得利不存在的事实,否则将承担败诉的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152.
王依娜 《河北学刊》2022,(4):217-224
老年社会福利发展史在本质上是国家、社群与老年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史。西方老年社会福利在趋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其研究视角从“国家”“社群”转向“老年人”;理论解释从“国家功能论”“多元论”向“人的需要理论”渐进;老年社会福利理念从“制度建构论”到“社群多元论”,并在应对“新社会风险”过程中基于“老年人需要论”迈向“积极老年论”。本文通过梳理西方老年社会福利研究的演进历程,讨论其研究视角历史变迁的过程及其社会基础,揭示学术研究变迁与政策演进的内在联系与耦合性,并由此为当代中国老年社会福利理论发展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53.
本文在界定了老年卫生健康服务领域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老年人对该领域产品或服务需求的基本现状,认为在现阶段发展老年卫生健康服务领域必须考虑到老年人的购买能力以及消费特点;还要依靠产业政策的扶持带动老年消费市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4.
21世纪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1世纪上半叶将是老年人口数量及老龄化突进的时期。老年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市场机制 ,把老年人愿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主观愿望和能力 ,与社会发展对老年人力资源的客观需要 ,合理、有效地结合 ,促进人口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5.
田香兰 《城市》2016,(8):68-7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日本独居老人和老人夫妻家庭急剧增加。老人希望在家得到送餐、安全确认、医疗护理等服务。日本修改后的《高龄者居住法》(2011年)提出要建设附带服务功能的老年住宅,2012年修改的《护理保险法》、2014年颁布的《医疗护理综合确保法》明确提出构建社区综合护理体系。这三部法律为附带服务功能的老年住宅建设奠定了法律基础。日本通过推广附带服务功能的老年住宅,方便老人在自己熟悉的社区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和公共服务,实现了居家养老,减轻了家庭负担。笔者分析了附带服务功能老年住宅类型、相关法律、建设模式,并对具体案例进行剖析,有助于我国老年住宅建设。  相似文献   
156.
发展老年教育是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的重要举措,课程建设是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结合当前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不足,本文提出,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应以健康、参与和保障三大支柱作为服务目标,着力从课程目标取向、课程内容建构、课程实施形式以及课程师资组成等方面回应和落实积极老龄化理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成为当前社会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有利于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广州市越秀区以积极老龄观为指导,通过健全管理运行机制、拓宽人才队伍建设渠道、打造本土地域特色课程、丰富活动载体形式、创新合作办学模式等举措,使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取得较好的成效。同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增强社区老年教育意识、完善社区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党建引领提升社区老年教育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8.
159.
赵梦晗  杨凡 《人口学刊》2020,42(2):41-53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讨老年的定义和标准,但很少有研究直观地描述和分析老年人对自身进入老年的年龄标准的看法以及其主观年龄的差异。本研究使用2014年至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三期数据,比较分析不同队列在不同实际年龄(日历年龄)下认定的自身进入老年的年龄标准的变化以及不同实际年龄老年人的主观年龄的差异。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受访者自我认定的老年的年龄标准平均为70岁,远高于社会上通常认定的60岁或65岁的标准;主观年龄和主观外表年龄平均在68岁左右,低于受访者的平均实际年龄(71岁),超过六成的受访者的主观年龄与主观外表年龄比实际年龄“更年轻”。进一步的统计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状况越好、与子女同住、有广泛的朋友支持网络以及更愿意参与村居委会投票的老年人所认定的自己进入老年的年龄标准也更高。更多的社区娱乐场所或设施和室外活动场地也能显著地提高受访者认定的进入老年的年龄标准。更高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更好的健康状况是促使老年人的主观年龄和主观外表年龄小于实际年龄的重要因素。本文直观地描述了不同实际年龄的老年人所认定的自身进入老年的年龄标准以及其主观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异,为与年龄相关的老龄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0.
在我国快速老龄化和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结合老年人储蓄偏好和消费特点,构建家庭消费计量分析模型,文章利用CHARLS2011、2013、2015年微观跟踪调查数据,采用工具变量—随机效应模型划分年龄层次和消费类别逐级估计,重点考察老年人储蓄对其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老年人储蓄水平越高,对家庭消费的促进能力就越强;分城乡来看,农村老年人储蓄对家庭消费的贡献更大;按年龄组别来看,中、低龄老年人储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显著,高龄老年人储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不显著;按消费类别看,老年人储蓄偏重于家庭基本生活、教育文化、健康等刚性消费支出,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储蓄对不同消费类别影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日常支出、医疗保健和耐用消费品等方面。此外,研究还发现,老年人拥有房产对家庭消费具有非常明显的提振作用,家庭收入和老年人借贷对家庭消费的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