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84篇
劳动科学   23篇
民族学   108篇
人才学   140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602篇
理论方法论   236篇
综合类   2367篇
社会学   903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432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手机短信     
《老年人》2008,(1):15-15
花言巧语不是我擅长,给你幸福却找不到方向。都说你艳如桃李,对我却冷若冰霜。我鼓起勇气发了信息,你回复一页空白,让我好个思量!  相似文献   
192.
快活林     
黄琼 《老年人》2008,(4):46-46
“最新产品—测谎器,不论男女老少。好人坏人,活人死人,只要讲了谎话,灯泡马上就亮……”说着推销员转向围观的一位老者,说:“先生,您看了半天也不吭声,在想什么?  相似文献   
193.
社工利用映秀妇女的特长,培育了一个妇女刺绣小组,不但能成为一个疗伤行动,还有可能发展成生计项目。发现刺绣特长5·12地震后的第43天,我们广州社工来到被称为震中的震中的映秀镇张家坪村。住在帐篷区的妇女,和我们  相似文献   
194.
闫召峰 《职业时空》2008,4(1):25-25
中国是诗的国度,丰富多彩的诗歌作品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歌以其凝练概括的意象,优美精练的语言,丰富强烈的感情,优雅深邃的意境,对人的审美能力培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5.
马莉 《秘书之友》2008,(5):43-44
一、老舍的提纲 有一次,一位青年写作爱好者请老舍介绍写作经验,老舍先生现身说法,说:“尽管我们只要求写二三千字,也须先写出个提纲,安排好第一段说什么、第二段说什么……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老舍写作十分注重提纲的作用,他一生写过《骆驼样子》《茶馆》等长篇巨著,  相似文献   
196.
知名作家戚建庄先生的新著《魅力中国》一书问世了,这是他的又一部摄影诗歌作品集。我作为编缉,对这本字里行间跳动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著作,有许多编后的感受想告诉读者。2007年11月,出版社在制定2008年图书选题计划时,特意选择了具有丰富写作经验、出书经验的作者戚建庄先生的选题《魅力中国》,目的是为了加  相似文献   
197.
《经营管理者》2008,(2):75-76
飒爽英姿“水立方”,“鼠”光初照奥运场。中华儿女多奇志,“嫦娥”奔月国荣光。祝:财运滚滚像“立方”,幸福吉祥“鸟巢”装!!  相似文献   
198.
郑力 《决策探索》2008,(13):68-69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不再是摄影师或者摄影记者的专利,越来越多的机关干部、职工群众加入到摄影爱好者的队伍当中,他们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工作、记录着生活、记录着大自然秀丽的景色。“七一”之际,我们特撷取两位共产党员的摄影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9.
沈从文作品的理想人格是在都市人生和乡村人生的对立中完成的。其理想人格蕴含着深厚的湘西少数民族文化内涵,表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自然率真、 雄强张扬的审美理想, 这既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个性解放的思潮一脉相承的,也是作家试图以文学艺术的方式改良人性、改善人的生存状态, 重塑国民性格的审美追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0.
日本现代“变形”题材作品中的“翻案”之作多承袭中国古代同类作品的素材加以改写,表达出完全现代的主题.其中的“变形”因素完全成为象征性的表达手段,日本的批评家对这些因素的含义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这让我们看到了“变形”这一古老母题是如何在新的文学语境中继续生存繁衍,焕发出全新的活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