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篇
  免费   26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20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286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483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
韩贵东 《天府新论》2023,(4):141-150
录音机作为一种数据存储介质——磁带的播放工具,本身既具有媒介属性的主体性意义,也在语义符号的变迁中表现出他者意涵的生成可能。当其作为记忆留存的一种见证,既成为记忆复现的中枢,又呈现为含义丛生的伦理存在物。回望录音机与电影的缘结关系,从媒介考古学的视域探源,其成为装置维度的媒介存在物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电影文本之中的录音机或许才是与银幕内外人们生活关联更为密切的“欲望机器”与“记忆伦理生产之物”。因此,影像“物叙事”之中的关键存证——电影录音机,自然成为康德“物自体”的一种佐证,也使得吉尔·德勒兹与费利克斯·加塔利反复强调的“欲望机器”变为一种超越艺术文本之外的客观存在。由此,在阿维夏伊·玛格利特的“记忆之伦理”的印证中,生成含混与谜意丛生的影像话语逻辑,导致主体性的意识困惑与伦理纠葛,亟待人们予以厘定与阐述。  相似文献   
12.
郭昱 《殷都学刊》2000,(4):103-106
为纪念三星堆遗址发现70周年,全面推动三星堆考古研究及殷商文明研究的深入进行,2000年7月26—28日,在三星堆的故乡——四川省广汉市金泰饭店召开了“纪念三星堆遗址发现70周年暨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广汉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和三星堆博物馆承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等10家单位联合发起。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专家学者160余人参加了这次国际学术盛会。7月26日上午9时30分,研讨会开幕,四川省人大、政府、政协、四川省文物…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通过对新疆克里雅河流域考古出土的铜器和铁器的成份分析和组织检验 ,发现了这是以红铜锻造和生铁铸造技术为特点的器物群 ,并且分析了铜器中多种元素并存的产生原因 ,结合矿产资源对这批器物的制作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姬周族“窜于戎狄之间”与泾水流域考古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姬周族历史发展过程中 ,从不到古公父共十代均“窜于戎狄之间”。本文以《诗经》等文献与考古资料相印证 ,指出这一特别历史时期长达 50 0年之久 ,其活动范围先在今甘肃庆阳地区 ,后进入陕西境内的豳州地区。这一时期姬周族的社会生活状况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过着戎狄游牧生活 ;另一方面已有了较发达的农业 ,进入了初级青铜时期 ,并有了相应的阶层分化和礼仪制度 ,相当于人类学上所谓的“酋邦阶段”。  相似文献   
16.
钱益汇 《齐鲁学刊》2007,1(5):55-60
步达生是加拿大解剖学家与人类学家。1919年来到中国,他与安特生等合作,调查、收集与研究了沙锅屯、仰韶等地的人骨材料。1926年周口店人类牙齿化石的发现使他与周口店结下不解之缘,从此他组织领导了周口店的发掘研究工作,正式命名"北京人",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他的学术活动奠定了中国古人类学的基础,促成了中国考古学的形成与发展。步达生知识广博、善于合作,为科学勇于献身,并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人才。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短短几年,海岱地区上起旧石器时代晚期,下至铜石并用时期的龙山文化,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发现了多处对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的龙山文化城址和环壕聚落。同时,在考古研究方法上也有重要进展,聚落考古和区域系统调查方法的成功实施,引入各种自然科学技术开展考古学的多学科综合研究等,有力地推动了海岱地区史前考古研究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隐毓鋆     
邵延枫 《决策探索》2014,(15):78-81
他和梁漱溟一样堪称大儒,读书100年、授课60载,却尽毁著述,长期成为我们心灵史上的失踪者。 2014年春夏之交,一本名为《一代大儒》的新书以与它的名字迥然的方式于大陆低调面世,在出版者组织的一次私人餐叙中,记者偶遇台湾著名易学专家刘君祖先生,从他那里第一次听到了"毓鋆"这个名字,于是,一次关于一个隐者的考古发掘式的文化溯往就此开始。  相似文献   
19.
西藏高碉建筑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所指的高碉为现在藏族居住区中部分区域的一种特有的建筑艺术形式 ,涉及到的区域主要有西藏雅鲁藏布江以南的藏南与藏东南 ,以及四川西北部高原。它的基本特征是用石块砌建或以土夯筑而成 ,具有一定高度的建筑物 ,平面形制多为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过去对于这类建筑形式 ,通常用“碉楼”来命名。本文采用江道元先生的命名方式 ,以“高碉”而统概之。① 这一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和不同形式的媒体所认识、介绍。但迄今我们所见到的关于此类报道的区域 ,大多数仍然以川西高原为主 ,极少见到介绍西藏境内高碉建筑的…  相似文献   
20.
夏格旺堆  普智 《中国藏学》2005,7(3):201-212
本文通过40年来西藏考古工作主要成果的回顾,重点对近10余年中在西藏全区发现的西藏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金属时代、吐蕃王朝时期与古格王国时期的各类遗存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工作作了简要地介绍,展示了西藏自治区成立40年来文物考古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随着国家的强盛,西藏文物考古事业呈现出的蒸蒸日上的局面,而且也说明了西藏考古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学术殿堂里,将会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