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6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9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21篇 |
人才学 | 7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246篇 |
理论方法论 | 43篇 |
综合类 | 642篇 |
社会学 | 46篇 |
统计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76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7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符大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4):91-93
19世纪中期开始的对外部世界的开放和工业化历程, 使中国第一次有了沿海与腹地的概念,沿海地带尤其是通商口岸城市产生现代因素并开始了现代化的孤立发展, 而广大内陆则几乎原封不动地维持着前现代的经济结构, 出现了传统地区和现代地区、乡村和城市、前现代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彼此封闭和全面对立的格局,影响了现代文明向整个社会的扩散,造成了广大农村的衰败, 带来了近、现代社会的分裂和长期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82.
李娜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42-43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对"人性之恶"的批判,还从人性的弱点,即骄傲自大和自私自利出发,揭示了人在物化文明世界里产生的孤独感和自我毁灭.他的作品无论对他前面的时代,他所处的时代还是现代都具有警醒和指引的作用,使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有自我. 相似文献
83.
荀子天人观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Z2)
作为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荀子的天人观既有对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又有对道、法诸家的选择性吸纳;同时又体现出受到其时代的自然科学的成就之影响。与同为战国时期儒家大师孟子不同,荀子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而最终把这种思想归宗到国家的意识形态的高度,指出儒家的"礼"是治世之表,为国者应该隆礼尊贤,以尽其职责。 相似文献
84.
公平而卓越是现代教育发展重要的衡量和评价雏度。在教育公平而卓越的要求下,政府要在教育体系构建,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教育眠务提供,教育标准制定和教育质量监管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经济不发达地区多系统图书馆协调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系统图书馆协调发展的前提是建立在一种利益均衡机制上的横向联合,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而呈现出多种表象,如何把握本地区多系统图书馆之间的利益均衡,需要建立哪些激励机制和运转机制,同协调之后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6.
张康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4):12
20世纪80年代,人类进入了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场历史性的社会转型运动,意味着人类历史的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启。然而,在工业社会历史阶段中生成的可以归入现代主义范畴中的文化却如此深入人心,拒绝和抵制变革,从而使人类陷入了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的出现是工业社会亦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后果,但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出现的变革要求与文化延续间的冲突,也是风险社会出现的原因之一。置身于风险社会,对工业社会的个体性文化以及作为它的表现形式的竞争文化进行反思,确立合作文化的建构目标,是一项迫切任务。风险社会意味着人类被动地成为命运共同体,为了将它改变为积极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合作行动这样一条道路可走,而合作行动的文化要求,则指向了合作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87.
刘正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5):21
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从价值维度看,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主体维度看,要依靠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方法维度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汇聚民智民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地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毫不动摇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共识、力量、智慧和人心,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88.
王纪波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2):160-163
嵇康生逢魏晋乱世,在“越名教而任自然”、“行不违乎道”的形上追求中,渴望达到“任逍遥”的精神境界;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却提出主体应在“畏死”的设定下拯救自身于俗世的“沉沦”之域,人只有“诗意地栖居”于“共在”的现实世界,才可在“返乡”之终途走向“主体澄明”之境。二人的形上追求与栖居选择异同共具。嵇康直面死亡的从容与海德格尔畏死而生的超越使“向死而生”被证明为哲学的永恒。 相似文献
89.
论社会实践的它批判和自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对社会实践的批判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他看来,社会实践有对社会生活、社会意识、社会结构、社会运动的基础性,却没有超然的、抽象的神圣性。从“劳动异化论”经“感性实践论”到“实践自由论”,展示了马克思对社会实践的批判轨迹。人类思维对社会实践的批判,是社会实践的“它批判”或“反思的批判”。人类精神生活的积极成果均是这种“它批判”的产物,而“它批判”在实践总过程中只是社会实践“自批判”的一个中介环节。实践的自律性使社会实践由曲折到前进;实践的创新性则使社会实践创造出越来越高的条件,从而实现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发展。实践“自批判”的终极指向是超越生产劳动实践的“必然王国”,达到具有充分精神享受价值的人类生活的“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90.
法治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对法治这种文化形态的尊重、认可、接受和内化。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强化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复杂社会环境,以及阻碍法治文化认同的传统文化惯性、文化空间挤压、现实利益驱动等因素,使得云南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呈现出法律供给不足、经济发展滞后、法治观念淡薄、法治建设不力等现实问题。因此,着力于完善边疆治理的法律体系、边疆民族特色的普法宣传、保证公正司法与严格执法、发挥法治文化的作用机理,以此促进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普遍而深入的生成,是边疆治理现代化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