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13篇 |
免费 | 120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75篇 |
劳动科学 | 16篇 |
民族学 | 232篇 |
人才学 | 98篇 |
人口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651篇 |
理论方法论 | 163篇 |
综合类 | 2062篇 |
社会学 | 497篇 |
统计学 | 5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97篇 |
2021年 | 118篇 |
2020年 | 117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116篇 |
2014年 | 256篇 |
2013年 | 260篇 |
2012年 | 309篇 |
2011年 | 314篇 |
2010年 | 318篇 |
2009年 | 305篇 |
2008年 | 353篇 |
2007年 | 227篇 |
2006年 | 155篇 |
2005年 | 161篇 |
2004年 | 106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彭兆荣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1):85-90
以瑶族和汉族的盘瓠神话以及瑶族的"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为例,借用人类学神话-仪式理论,对历史记忆中的"事实/虚构"进行分析.试图证明社会历史记忆作为族群的一种策略性选择,与族群认同和在特殊情境下的生存关系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事实"与"虚构"本身都构成了社会历史不可或缺的元素和要件. 相似文献
4.
5.
6.
与劳动有关的语义记忆是痛苦和压力,"像机器一样工作的人""单面人"等表述反映了与痛苦和压力有关的人类文化记忆。劳动的自然中断和技术中断意味着人们通过自然的方式和技术的方式遗忘痛苦劳作。人类劳动的自然中断意味着忘却痛苦、重构集体记忆和延续劳动;人类劳动的技术中断意味着劳动被机械机器和智能机器所取代,这一过程也是通过技术方式摆脱痛苦记忆的过程。面对人类被取代的未来前景,需要挖掘智能机器取代改变上述文化记忆的可能性,警惕人类以被智能机器规定的方式"重新延续劳动社会"的危险,从而构建起人类与智能机器的自由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联想B2B电子商务模式成功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在于商务,电子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二是电子商务的成功实施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变革。 相似文献
8.
刘成纪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32-43
二十余年来,西方以康德为背景对于时间、空间审美特质的讨论,重新定位了美学的学科边界。与此相应,中国古典时代对于时间、历史、记忆的认识,由此也获得了作为美学问题被讨论的新可能:首先,中国古典美学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其时间意识来自对土地、自然生命特质的体认。这种生命化的时间以植被、天象和四季流转表征,从而被感性化、音乐化、审美化了。物象、情象和镜象,基本可以概括这种时间观念在中国美学史中的呈现方式。其次,中国美学浓郁的历史意识起于其宗教基础薄弱,带有鲜明生成论特色的哲学则使崇史与重道成为同一个问题。以此为背景,历史起源的乌托邦化、历史进程的礼乐化以及历史书写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取向,是其向美生成的三个环节。再次,中国没有将记忆作为哲学反思对象的传统,而是将其组入到人的情感和想象之中,这使其关于记忆的表达成为一种美学化的表达。在中国美学史中,记忆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个体、民间、士人和国家四个层面,它和自然性的时间和人文性的历史一起,连缀起美和艺术在中国古典时代的整体运动过程。所谓中国美学史,则因此成为被时间、历史意识和审美记忆维系和不断建构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汪春泓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34-44
作为依附于清朝政治制度、文化学术的学人和官员,当清王朝崩塌之后,沈曾植痛彻心扉,因此其辛亥前后的诗作浓缩了这一特殊的心理历程。沈氏在书画诗歌文艺形式中寄托忧思排遣幽愤,其诗兼有融会庄禅的特点。借由沈诗,也可窥见同光体在诗学史之成就。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企业频繁出现业绩暴雷,如何"识雷防雷"进而重塑投资者信心、防范金融风险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TEI@I方法论的理论框架,集成文本挖掘和深度学习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基于新的视角,提出了融合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财务风险预警动态建模方法,并以中国信息服务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开展实证研究。由于在预测模型中有效地考虑了影响企业财务危机的各项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因此对企业未来财务困境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模型。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性,对于政府和投资者及时掌握企业经营动态、降低投资风险以及防范金融危机具有积极的辅助决策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