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3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275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232篇
人才学   98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651篇
理论方法论   163篇
综合类   2062篇
社会学   497篇
统计学   52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中国民族》2007,(8):70-71
“四三会议”及决议 1945年末,特木尔巴根等委派包玉琨前往张家口,向乌兰夫转交了他们致乌勒吉敖喜尔等人的信函,介绍东蒙自治运动的情况,希望了解国内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蒙古民族政策并建立相互联系。1946年2月,张家口派出的东蒙古工作团成员克力更、包彦等到达王爷庙,邀请东蒙领导人到赤峰共商自治运动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瑶族和汉族的盘瓠神话以及瑶族的"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为例,借用人类学神话-仪式理论,对历史记忆中的"事实/虚构"进行分析.试图证明社会历史记忆作为族群的一种策略性选择,与族群认同和在特殊情境下的生存关系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事实"与"虚构"本身都构成了社会历史不可或缺的元素和要件.  相似文献   
4.
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我半生读书,飘满记忆中的却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我年少时即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了,刚刚读了三两页,阵雨已歇,生产队出工哨子吹响,于是又奔向田地。只有冬天。  相似文献   
5.
6.
杨庆峰 《江海学刊》2020,(2):114-120
与劳动有关的语义记忆是痛苦和压力,"像机器一样工作的人""单面人"等表述反映了与痛苦和压力有关的人类文化记忆。劳动的自然中断和技术中断意味着人们通过自然的方式和技术的方式遗忘痛苦劳作。人类劳动的自然中断意味着忘却痛苦、重构集体记忆和延续劳动;人类劳动的技术中断意味着劳动被机械机器和智能机器所取代,这一过程也是通过技术方式摆脱痛苦记忆的过程。面对人类被取代的未来前景,需要挖掘智能机器取代改变上述文化记忆的可能性,警惕人类以被智能机器规定的方式"重新延续劳动社会"的危险,从而构建起人类与智能机器的自由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联想B2B电子商务模式成功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在于商务,电子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二是电子商务的成功实施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变革。  相似文献   
8.
二十余年来,西方以康德为背景对于时间、空间审美特质的讨论,重新定位了美学的学科边界。与此相应,中国古典时代对于时间、历史、记忆的认识,由此也获得了作为美学问题被讨论的新可能:首先,中国古典美学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其时间意识来自对土地、自然生命特质的体认。这种生命化的时间以植被、天象和四季流转表征,从而被感性化、音乐化、审美化了。物象、情象和镜象,基本可以概括这种时间观念在中国美学史中的呈现方式。其次,中国美学浓郁的历史意识起于其宗教基础薄弱,带有鲜明生成论特色的哲学则使崇史与重道成为同一个问题。以此为背景,历史起源的乌托邦化、历史进程的礼乐化以及历史书写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取向,是其向美生成的三个环节。再次,中国没有将记忆作为哲学反思对象的传统,而是将其组入到人的情感和想象之中,这使其关于记忆的表达成为一种美学化的表达。在中国美学史中,记忆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个体、民间、士人和国家四个层面,它和自然性的时间和人文性的历史一起,连缀起美和艺术在中国古典时代的整体运动过程。所谓中国美学史,则因此成为被时间、历史意识和审美记忆维系和不断建构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作为依附于清朝政治制度、文化学术的学人和官员,当清王朝崩塌之后,沈曾植痛彻心扉,因此其辛亥前后的诗作浓缩了这一特殊的心理历程。沈氏在书画诗歌文艺形式中寄托忧思排遣幽愤,其诗兼有融会庄禅的特点。借由沈诗,也可窥见同光体在诗学史之成就。  相似文献   
10.
肖毅  熊凯伦  张希 《管理评论》2020,(7):226-235
在当前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企业频繁出现业绩暴雷,如何"识雷防雷"进而重塑投资者信心、防范金融风险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TEI@I方法论的理论框架,集成文本挖掘和深度学习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基于新的视角,提出了融合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财务风险预警动态建模方法,并以中国信息服务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开展实证研究。由于在预测模型中有效地考虑了影响企业财务危机的各项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因此对企业未来财务困境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模型。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性,对于政府和投资者及时掌握企业经营动态、降低投资风险以及防范金融危机具有积极的辅助决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