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调查显示,北京约80%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上海50%-60%的孩子由祖辈教育,在全国近一半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尽管祖辈家长在育儿方面有空闲、耐心和经验,但他们也存在着溺爱、育儿观念陈旧等弊端。如何让隔代教育做得更好呢?  相似文献   
32.
在一些育儿QQ群里,家长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孩子伶牙俐齿地与家长讨价还价的问题。育儿专家表示,孩子爱“还价”,家长需要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33.
当今,我们关注年轻女性的婚恋,关注中年女性的育儿,却对逐渐步入老年的女性缺少了解:婚姻、亲情、育儿、友情、身心、职场……多多关注老年女性,让妈妈这一代人从容、幸福地走向老年。  相似文献   
34.
第一次怀孕的时候,感觉正常。不久,3个月到了,我们从书店买回一本书,作为孕期指导。回家一看,是一本关于西医方面的论著。  相似文献   
35.
36.
以中日抚养学龄前儿童双收入家庭父母为对象,探讨父亲参与育儿对母亲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中日父亲参与育儿的影响模式一致,即父亲参与育儿通过母亲对父亲育儿支持的认知,间接影响夫妻关系满意度。但在中日之间在母亲对父亲育儿支持的认知影响健康关联QOL的途径存在差异。中国母亲对父亲育儿支持的认知直接或通过心理健康影响健康关联的QOL。日本母亲对父亲育儿支持的认知通过夫妻关系满意度间接影响健康关联QOL。  相似文献   
37.
李黄珍  李莉萍  文艺 《职业》2011,(19):16-19
人说"千里走单骑",情急之下也有"百里打出租"。凌晨两点,繁星点点。北京市市郊,一户农家小院的电话突然响起。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穿着拖鞋,睡眼朦胧地拿起电话。"果果找我?啊!果果不肯睡觉?......嗯,好!好!我马上赶回去!"妇女刚转身又想起什么,马上打去电话:"现在没有进城的车了,怎么办啊?"电话那头传来声音:"我来接您!"市区一个居民楼里,哇哇哭闹的孩子声音已经有些嘶哑。  相似文献   
38.
张国平 《现代交际》2011,(11):63-64
进化心理学认为,女性的择偶偏好是经历了数百万年进化而来的。适应器的产生和变化是以利于人类自身及其后代生存和繁衍为导向的,所以她们在男性的基因品质和育儿优势方面做着两难的抉择。但是从女性择偶时的体貌偏好中可以发现,她们在尽力使二者兼得。女性之所以喜欢男性高大强壮的身材、匀称的体型、浓密亮泽的头发、带女性化的面孔,是因为这些线索与男性的健康状况和获取资源的实力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9.
刘丹  黄盈盈 《社会》2022,42(6):132-159
本文基于实践的医疗社会学脉络,分析了唇腭裂治疗知识在实践情景下的生成过程与具体面向。 基于规范性的元主题,唇腭裂治疗的目标在于“打造正常面部、重建正常生活”。 一方面,围绕着面部重建手术,唇腭裂治疗的实践知识在具体情境下生成了两种身体技术——护理按摩与语音训练——分别形塑着孩子外显态与功能态的身体,使之不断接近正常。 另一方面,随着治疗进程的推进和孩子的成长发展,“重建正常生活”的逻辑进一步凸显,成为唇腭裂治疗实践知识的另一个侧面, 具体体现为两种生活逻辑——遵循成长发展轨迹和挖掘个体的身体价值。 这两种逻辑旨在培养社会态、 行动态的身体潜力,倡导遵循儿童成长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特长、赢得竞争,以应对健全主义社会的背景下唇腭裂儿童未来强烈的不确定性。 通过治疗的日常化以及育儿实践的医学化,这些规范性的实践知识从医疗场景延伸到社会生活,由医学知识转变为社会化知识。  相似文献   
40.
独生子女的照顾与养育是城市家庭面临的重要事务。在强调相互影响的“双向模型”理论导引下,将中国城市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养育过程还原到跨代育儿的家庭系统之中,《多重照顾》由此给读者呈现了儿童作为社会行动者的能动性,展示了他们与由父辈、祖辈共同构成的跨代育儿组合的互动过程,用丰富的经验数据揭示了跨代育儿组合内部的动态性与复杂性。“双向模型”、“跨代育儿组合”等理论性概念的提出,对于中国独生子女养育的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