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43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23篇
丛书文集   347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950篇
社会学   105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介绍利用球面渐开线方程计算圆锥齿轮背锥齿形弧齿厚的方法,并通过实例指出利用当量圆柱齿轮计算弧齿厚的理论误差。  相似文献   
82.
庆历六年,欧阳修在滁州创作的《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极力铺陈渲染山水之乐、宴宾之乐、丰收之乐、民俗之乐等各种乐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在他同时期的诗中,多写其遭贬后的苦闷与烦恼,而讳言其"乐"。事实上,欧阳修贬谪滁州,背负着"朋党"与"德薄"的双重恶名,隐藏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与心灵创伤。这两篇宣扬"与民同乐"的游记,既表达他醉酒后的狂放与洒脱,更反映其强自振作、强颜欢笑的贬谪心态,堪称"太守之文"的典范。  相似文献   
83.
《考工记》凝结着浓浓的科技人文关照情结。概而言之,即和谐是科技之本,实用是科技之经,生活是科技之源,艺术是科技之躯,生命是科技之脉,精确是科技之根,求真是科技之性,尚智是科技之脑等思想,其创新之处正在于他把自然、科学、文化、生命真正有机地贯通了起来,实现了科技生活的人文复归,避免了西方式的"主客二分"模式而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进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后果。  相似文献   
84.
《毛诗》从史学角度解诗,依据世次来定诗之美刺,以史实阐释诗篇内容。作为史学家的吕祖谦将《毛诗》以史证诗的传统发扬光大,或以史解诗,或以诗证史,可以看出吕祖谦的宗毛倾向。  相似文献   
85.
于梅  王晓安 《鲁东大学学报》2009,25(2):171-174,178
将薄背涡虫(Notoplana humilis)制成石蜡切片,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薄背涡虫的精巢可划分为6个时相,每个时相的生精细胞组合图像不同,精子发生先后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卵子发生先后经历卵黄发生前期的卵母细胞、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成熟的卵母细胞以及受精卵.对精子发生过程中各级生精细胞的特征以及卵子发生过程中各级卵细胞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6.
隋代有《集灵记》二十卷存世,在唐代有十卷本流传.《隋书》和《旧唐书》的《经籍志》都将《集灵记》归入“史部·杂传”类,是由于对该书性质认识不清,分类欠妥.在宋代《集灵记》散佚,并开始陆续辑录.今存《集灵记》中六条灵异故事来源于民间传说,除第二条是五代十国时期定型的故事,第五条灵异故事的定型时间难以确定外,其他四条灵异故事都最晚在萧梁时期定型.从《集灵记》的著录归类、名称和现存内容来看,属于灵异故事的编集本.  相似文献   
87.
唐代,佛教已进入鼎盛发展阶段,高僧玄奘所著录的《大唐西域记》(以下简称《大唐》)广为流传,其中所记载的异域的奇异故事亦随之传播于民间。而当时小说创作中有大量题材取材于民间,两者的相互渗透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从《大唐》中梳理出部分题材,以大量实证材料证明《大唐》对当时"征奇话异"的小说创作产生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88.
本文分析了《易经》八卦记象符号与“诺苏”先民象形文的形近关系,认为八卦记象符号源于“诺苏”象形文,而且《易经》的认知体系,与“诺苏”先民“四方八位”的认知体系也有内在联系.关于“易”,作者提出“易”即“易人”,亦即古羌戎的一支,而“诺苏”作为古羌戎遗裔之一,似也与“易”有某种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9.
前功尽弃     
《阅读与作文》2009,(6):6-6
此语出自唐·沈既济《枕中记》。相传,古代有个卢生,虽家境穷困潦倒,屡试落榜,却贪图享乐,官迷心窍.  相似文献   
90.
下午放学了,丰丰一出校门,看见爷爷在等他。丰丰走过去,把书包往爷爷身上一挂,独自往前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