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79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可以通过揭示现象学与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关系来说明现象学的特殊领域和特殊方法。具体地说,从现象学与人类学的关系来说明现象学的先验还原方法及其必要性;从现象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来说明本质还原(本质直观、观念直观)方法及其必要性。如果将现象学看作某种意义上的心而上学,那么它一方面有别于实证心理学,另一方面也有别于思辨心理学和超心理学。  相似文献   
62.
本文把康德哲学的对象理论看成是一个能动地自我建构的过程 ,系统地揭示了这个自我建构过程所内蕴的矛盾 ,致力于开掘其中的先验主体性。本文认为 ,对康德哲学空间化的理解使得扬弃其对象理论成为不可能之事 ,必须回到源始生成性并上升到意义理论的高度 ,才能真正超越康德哲学的对象理论  相似文献   
63.
从康德的先天直观到胡塞尔的本质直观,他们的直观有着根本的一致性,既通过先验性保证了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又通过原本直接地被给予的明见性(直观)担保了知识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64.
胡塞尔的意识分析与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认为 ,意识中的时间性体验都是指向现实存在的或延存的东西 ,即感知所具有的内在性与外在性。它是审美意识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 ,能够使当下不在的东西在自我意识中得以呈现、澄明。由此可知 ,审美对象的价值表现 ,不是由我们的判断 ,而是由我们的直接感受或体验而来。这是我们解读现象学美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5.
运用互文式的解读方法 ,从声音、表达、时间和直观主体四个方面讨论德里达解构胡塞尔符号理论的思路。德里达在胡塞尔符号理论的解读中发生了偏离和错位 ,同时也在误置中得到意外收获 ,正是这一收获成为解构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66.
胡塞尔所提出的"生活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与此相关的人的个性与社会发展之间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其本人并没有给出科学的解释。但马克思对此却早已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7.
在今天的数字化资本主义现实中,胡塞尔所揭示的时间客体在经过电子计算机(数字化第三持存)的通道,建构了比康德先天观念综合更重要、更基础的数字化社会先验综合,这种对人的最内在的支配和座架是从看不见的电影-电视式的意识构架开始的,欲望的制造与消费的牧领,政治意图和文化解构都会悄悄地发生于这种根本看不见的无意识的"完全接受"之中。  相似文献   
68.
黄小洲:关于Hermeneutik的词源学问题,您在《诠释学——它的历史与当代发展》一书中说,这个词源于赫尔墨斯(Hermes)这个信使之神,赫尔墨斯的任务是向人传递诸神的消息和指示,因而Hermeneutik就包含理解、解释和翻译的意思,它是一种语言转换工作,化陌生为熟悉.到目前为止,您还在坚持这个观点吗.  相似文献   
69.
方向红 《中国学术》2000,(3):304-308
胡塞尔现象学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汉语学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但随着胡塞尔现象学文献的大量翻译和出版,现象学概念的中文译名问题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而胡塞尔的严格描述性理想偏偏又使他或挪用或生造了数目繁多的名词术语,这就更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70.
苑国华 《北方论丛》2016,(4):125-129
胡塞尔与舒茨的思想关系是现象学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当代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乔纳森·特纳和杰弗里·亚历山大等人,通过社会理论的不同视角,对社会行动、社会互动、日常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主体间性等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社会互动、意义与生活世界、意义与动机、社会世界与科学世界、现象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等基本问题进行了论述.由此,他们分析和考察了胡塞尔对舒茨思想产生的多方面影响,以及舒茨在建构现象学社会学过程中对胡塞尔思想的批判和改造,最终揭示了胡塞尔和舒茨在思想上的批判性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