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38篇
  免费   551篇
  国内免费   232篇
管理学   9244篇
劳动科学   645篇
民族学   460篇
人才学   3339篇
人口学   231篇
丛书文集   5691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2109篇
综合类   18637篇
社会学   7563篇
统计学   901篇
  2024年   201篇
  2023年   739篇
  2022年   431篇
  2021年   905篇
  2020年   875篇
  2019年   790篇
  2018年   320篇
  2017年   747篇
  2016年   1145篇
  2015年   1641篇
  2014年   3650篇
  2013年   3098篇
  2012年   3456篇
  2011年   4111篇
  2010年   3813篇
  2009年   4342篇
  2008年   4260篇
  2007年   2511篇
  2006年   2230篇
  2005年   2250篇
  2004年   1523篇
  2003年   1478篇
  2002年   1244篇
  2001年   1123篇
  2000年   876篇
  1999年   449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学生所需要的教师是有高度责任心、对学生负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师生之间积极情感的培养,这不仅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2.
创业型人才培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当前,高校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存在学科定位模糊、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理念落后、课程标准混杂、培养主体界定不清、实践教学滞后、质量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只有采取有效对策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43.
跨文化意识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且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但是国内对于跨文化意识的研究仍然处于较为散乱的状态。为了对跨文化意识形成一个更为准确的理解和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从跨文化意识的概念解析、模型构建和培养策略方面进行探究。文章分析认为跨文化意识应该定义为个人对影响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此定义出发建立了一个动静结合的模型以阐明其内涵;最后明确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途径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4.
《老年人》2015,(2):53
一看批文:"健"字"食"字,一字之差,差之千里众所周知,灵芝具有帮助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因此购买灵芝孢子粉时,它的批文就尤为重要。一个保健品在市场上销售,必须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合法的保健品批号需标有"国食健字"字样,就是我们俗称的"蓝帽子"。而食品的批号是"卫食字",是不具有保健功效的。二看原料:不是所有灵芝,都是"灵芝"灵芝种类繁多,仅我国就有115种,但不是所有灵芝都有药用功效,有些甚至有  相似文献   
45.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共同的愿望,按照一定的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群众组织: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大家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彼此身心健康的活动。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社团以其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等特性吸引着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46.
47.
杜长亮 《生存》2020,(9):0095-0096
高中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对语文学科有了清晰的认识,所以高中的教学就不再是将学生带入语文学科文化世界这么简单。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素养,培养学生欣赏文章、阅读文章、创作文章的能力。我们需要多散发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对文章提出疑问和见解,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融入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相似文献   
48.
49.
50.
环境软实力即环境能力对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存所发挥出来的柔性滋养与再生功能。不断加速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环境能力衰竭、环境软实力丧失。恢复环境能力、提升环境软实力,就是通过对环境的作为和不作为之双重方式,使其重获滋养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存的再生功能。恢复环境能力、提升环境软实力,应接受层累原理、突变原理和边际效应原理的引导,并在此基础上遵循共互原则和惟生命原则。其具体的行动落实,就是既尊重自然、生命、事物的本性而不作为,又要在必要的作为中担负起对环境的维护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