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54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95篇
人才学   6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522篇
理论方法论   124篇
综合类   938篇
社会学   161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五胡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变乱,诸多少数民族建立了数十个政权,其中以太行山为基本根据地的丁零翟氏是影响当时北方政局的一支重要力量。丁零还曾建立统治机构和政权组织形式基本完备的魏国。其后翟魏政权被后燕所灭,其民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被其他民族所融合。  相似文献   
73.
现代黄河诗歌是现代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构型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且表征中华民族心理与精神的现代流变。现代黄河诗歌创作呈现救灾、启蒙、救亡与新生多重主题,其发展经历了阶段性嬗变:全面抗战前的救灾哀歌,引起启蒙怆痛与救亡焦虑;全面抗战时期的救亡战歌,振奋救灾热情并拓展启蒙内涵;解放战争时期的新生欢歌,促使救灾、启蒙与救亡话语合流。现代黄河诗歌追求民族性与现代性融通,将黄河塑造为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国运之河与希望之河。现代黄河诗歌作为提升民族自信力的文学实践,启示我们思考如何建设中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4.
列宁社会主义观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 3年初 ,列宁宣布“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这一改变不是从理论而是从实践那一端开始的。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失败的教训之后 ,列宁产生了“两次过渡”的构想 ,即经济落后的俄国应从战时共产主义→农民占人口多数所造成的种种特点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粮食税是实现第一次过渡的形式。列宁社会主义观的根本改变正是从建设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向建设“农民占人口多数所造成的种种特点的社会主义”转变的。与此同时 ,列宁也从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转而肯定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 ,即建成农民占人口多数的那种社会主义。列宁社会主义观的演变是与时俱进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75.
中韩两国合作项目《中国廿六史及明清实录东亚三国关系史料全辑》,是介绍古代中国、朝鲜(韩国)、日本三国关系的大型史料工具书,它的出版,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6.
中日傩文化的源起与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傩(nuó)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其由傩祭发展为傩舞、傩戏,融进了佛、道文化和民间游艺成分,并由宫廷走向民间。还传入日本,对日本年节、祭祀文化影响深远,特别是对日本古典艺能之代表———能乐的发生、发展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班固始以《书序》"三监"说释《邶》《鄘》《卫》"三国同风"之缘由,郑玄据此又生异说,以致纠结无穷,终成死结。本文认为,根本原因,是在《诗三百》蜕变为《诗经》的过程中,前后推挽、层层相因的经学阐释所造成的干扰和误导。根据历史还原的原则,本文跟踪考察了关于"三监"性质、人物、地域等方面的纠结,进行系统反思,并追溯了班固、郑玄这两个代表人物在经学阐释上的具体作为及其动因。  相似文献   
78.
中亚五国的经济形势及其与中国新疆的经贸合作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中亚五国经济在总体上正处于稳定回升和持续增长的势头 ,在国民经济运行中也体现出一些新的动向。这对与中亚五国有着密切经贸合作关系的中国新疆来说无疑是个发展经济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79.
谢丽萍  郭台辉 《文史哲》2022,(3):154-164+168
近代中国政治身份的观念构建,可以通过与“民”相关的概念集群来考察。既定的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研究主要基于外来观念框架,只关注“国民/公民”作为政治身份构建的基本概念;而“天民”作为本土性的身份概念,更富有传统伦理层面的基础性意义,为晚清士人熟知却被后人所忽略。其实,在康有为对“大同至公”理念的论述中,“天民”与“国民/公民”只是同一身份观念的不同表述,天民观念以男女夫妇为逻辑起点,依照人伦秩序逐层展开“独立”与“平等”的价值讨论:“独立”运用于“人道”语境,并非论及个体理性,而是重申合乎公理的“人欲”;“平等”运用于“人伦”语境,并非讨论自然权利,而是抹平等级差异的家国天下关系重构,由此呈现的逻辑顺位是,“民”首先是道德主体,其次才是政治主体。以康有为的“天民”论述为中心,回到晚清政治反思与伦理重塑的问题域,发见近代政治身份观念构建过程中的伦理基础,及其在现代中国转型过程中的作用,自有其必要。  相似文献   
80.
<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之前,曾有五大臣出洋考察,其中便有德国.而只有考察德国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和各种宪法学说论争,才能体会到当时德国宪法文本的真意,才能抓住当时德国宪政制度的精髓,才能领略当时德国宪政中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