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52篇
民族学   75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25篇
理论方法论   75篇
综合类   972篇
社会学   46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文章对蒙文版《察哈尔格西·罗桑楚臣传》中所载内容进行梳理,主要从寺院建立、寺院教育、寺院经济与管理、佛事活动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说明该《传》在蒙古族佛教史、藏传佛教史、蒙藏关系史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2.
“《格萨尔王传》是东方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这个课题还值得继续花大力气去做。试可分别从史诗的三个要素---情节、人物、艺术切入展开对比研究,确证《格萨尔王传》的艺术成就整体上达到与《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同等的高度。仅就情节而言,《格萨尔王传》与《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均主要描写部落或部落联盟之间撄夺财富的战争,同时交织着部落内部多妻制所暴露的男权统治社会矛盾、部落首领争权夺利的矛盾冲突和人神两界互动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矛盾斗争;相对而言,荷马史诗更瞩目人类在战争中的力量,《格萨尔王传》更在乎战争的正义性。中西两大史诗情节同中见异、异中见同源于共同植根于英雄时代,而中国的《格萨尔王传》产生、形成、发展的时间跨度更大。从历史类型学窥探其荧荧大端,《格萨尔王传》和《伊里亚特》与《奥德赛》的情节均具有实在历史性、神话传奇性和社会全景性,具有永恒魅力和认识价值,占据古典史诗情节概括提炼和组织安排艺术的最高峰线。  相似文献   
93.
《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动态地、发展地叙写了阿喀琉斯、奥德修斯、赫克托尔、涅斯托尔和佩涅洛佩等在战争、婚恋场景所展示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精神与物质、文化与自然、灵与肉的统一,和盘托出了他们在为荣誉而战的光环下的追求体系;《格萨尔王传》也在为"善道"而战的旗帜下,动态地、发展地写出了格萨尔、贾察协噶、绒察查根、珠牡等在战争、婚恋场景所展示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精神与物质、文化与自然、灵与肉的统一,将其追求体系和盘托出。中西两大史诗均开创了同时描写古代英雄之表层性格和"深层性格"之先河,他们代表着"英雄时代"之时代"英雄"亦人亦神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体现着人本意识、自由意识以及责任、担当、关怀意识,具有经典的人文价值和崇高的审美价值。从英雄形象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言,《格萨尔王传》的人物形象塑造可以与荷马史诗媲美,不愧为《伊里亚特》和《奥德赛》的东方版。  相似文献   
94.
本文试着分析庐隐小说的特点:浓厚的自叙传性质;以情感人的悲剧意识;对女性命运的追问;融情入景的笔调.旨在说明庐隐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应当切实加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95.
中国有关“开辟创世”和“洪水遗民、再造人类”的故事传说,分为南北两大系统:以中原的女娲、伏羲兄妹故事为代表的北方型神话系统和以珠江流域的盘古兄妹故事为代表的南方型神话系统。本文通过对《述异记》最早记载的“南海中有盘古国”“桂林有盘古祠”的历史分析和实地考察,阐明盘古神话源于华南—珠江流域的“盘古国”,三国时传于吴楚间。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葛洪闻交趾出丹砂而求为广西勾漏令,后止于广东的罗浮山修道、炼丹、著书,在《枕中记·众仙记》中首先把盘古列入道教神谱,奉称“盘古真人”,尊为开天辟地“元始天王”,又称“三皇”、“五帝”“皆其后裔”,便把原秦汉文献所载北方远古神话无开天辟地之神给予填补,加以整合使之衔接,将道教的神仙信仰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构建了中华大地天帝尊神的世系,盘古神话也就随着道教渐渐在北方流传开来。而中原一带有关盘古神话故事表现为再生性和变异性的特征,充满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也正是导源于葛洪把珠江流域原生型的盘古神话加以整合使之道教化的混融性产物。  相似文献   
96.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成书于明末清初、以山东方言写就的白话小说,在这部书中已出现了[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的若干用例.该格式用于未然语境,"了"粘附在动结式、动趋式VC之后,表示"动作结果或动作趋向实现的可能性".从历时的角度来看,这一格式是由表示实现的"VC了"式述补结构在特定的未然语境里派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97.
<诗集传>是<诗经>宋学的代表著作,人们习惯把<郑笺>与<诗集传>对立起来.但不难发现<郑笺>的释词之例、训解方法及表现出的文学质素对朱熹<诗集传>都产生了影响,<诗集传>对<郑笺>的继承较为全面,而最为突出的是,继<郑笺>文学质素的挖掘基础上,又进一步的对<诗经>进行文学诠释,此点成就最大.  相似文献   
98.
《高僧传》是梁释慧皎撰集的一部僧徒传记。本文对其中“黄中”、“抽舍”、“纲领”、“越逸”4词的意义和引申源流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99.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七篇.庄子再传弟子魏牟所撰<天下>,运用贯穿全篇的"道术,方术"之辨,贬斥儒家、墨家、法家等天下"方术",割裂、遮蔽老聃、关尹传承的古之"道术",使之"暗而不明,郁而不发",终篇章对传承老聃、关尹并集其大成的庄子"道术"推尊至极.郭象通过妄断<天下>原文,谬注<天下>义理,又把<惠施>残篇移入<天下>混淆视听,谬解<天下>为庄子所撰,谬解庄子所撰<天下>尊儒尊孔至极.旧庄学盲从郭象,导致<天下>篇旨"暗而不明,郁而不发"至今.  相似文献   
100.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二篇。庄子再传弟子魏牟所撰《秋水》,演绎晦涩艰深的《齐物论》而又流畅浅白,遂被旧庄学视为整部《庄子》首屈一指的篇什,然而魏牟却因误解《齐物论》而初步遮蔽庄学真谛。郭象又篡改曲解《币欠水》,支持其对《齐物论》的篡改曲解,支持其否定“道”之存在的“独化”谬说。篡改版《秋水》及其郭象谬注,是旧庄学理解《齐物论》及至整部《庄子》的义理源头,也是彻底遮蔽庄学真谛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