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06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91篇
管理学   659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208篇
人才学   123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3310篇
理论方法论   510篇
综合类   6637篇
社会学   479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705篇
  2013年   573篇
  2012年   737篇
  2011年   817篇
  2010年   738篇
  2009年   754篇
  2008年   903篇
  2007年   732篇
  2006年   651篇
  2005年   649篇
  2004年   546篇
  2003年   503篇
  2002年   452篇
  2001年   389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布鲁纳强调“教育心理的课不在于应用,而在于(人的)形成”。他力求要改变历来教育心理学家把教育心理学看成是普通心理学,在教学中对某些现象产生的应用,也不停留在对教学现象的单纯解释。布鲁纳的教学理论观主要有四点,即人的认知发展理论观,教材改革结构理论观,发现学习理论观和内部动机理论观。  相似文献   
132.
历史学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但不必照搬科学的结论。历史学可以参照科学的理论,但却不必拘泥科学的观点。历史学可以具有科学性,但却不能作为科学而存在。科学毕竟是科学,而史学则终究是史学。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还存在有第三条途径和第三种关系。而历史学则不应不加思索地随便放弃对这第三条途径的追求和对这第三种关系的确认。一旦摆明历史学与科学之间的这种第三种关系,历史学的迷信也就不攻自破,无所根据了。  相似文献   
133.
姜燕 《科学咨询》2003,(10):30-30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我们必须根据新的基础教育理念,正确而清醒地把握幼教的实践方向和教育目标.幼儿教师也应以新的基础教育理念来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理性地建构自己的教育观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当前主要树立哪些教育理念呢?根据我的教育实践,主要应构建多种教育观:  相似文献   
134.
社群主义的公民观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群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一种主流政治哲学思潮.社群主义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在一定的现实和理论背景的影响下产生的.作为一种公民教育思潮,社群主义倡导培养一种追求公共善、道德优先和社群优先的极具责任感的公民.为了培养这种公民,社群主义认为:在教育价值观方面,提倡公共善的优先性;在教育目标方面,培养有美德的积极公民;在教育内容方面,注重社群历史文化的教育意义;在教育途径方面,构建国家、社群、学校与教师“四位一体”的培育体系;在教育方法方面,强调公民的实践参与.  相似文献   
135.
天下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五服和九州两种思想皆是天下观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视野。相比之下,五服思想是对夷夏分布格局的理想化追求,欲在天下范围内建立严格明晰的夷夏秩序,隔绝夷夏,以保证华夏文化的血统的纯正性;九州思想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建构天下观理论,托于古义,通过行政区域的设定来实现对天下的区分管理。这两种思想代表了解读和构建天下的两种视野,其产生与发展,促进了天下观理论体系的完善成熟,并且在天下理论体系中以不同的形式长久地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136.
晚明士人“尊女”观集中体现为李贽“男女平等”说和士人“女胜于男”说。两者在其构建路径上都存在挖掘女强典范来对比男弱的思维取向。士人“女胜于男”说旨在彰显女性崇高的道德和行为,有从两性道德向日常生活层面拓展的过程,也是明代士人“尊女”观影响逐步加深的表现。李贽“男女平等”说是明代士人“尊女”观走向伦理纲常对立面的结果,亦反映出明代国家与社会思想领域动态统一被打破,社会思想独立性的凸显。对李贽“男女平等”说既不能脱离时代和历史发展去过誉和捧杀,也不能过于强调封建社会的本质而忽视其进步性。  相似文献   
137.
明代士大夫能够认可商人、商业的社会功用,肯定经商治生满足家计的合理需求与资国通货的正当价值。还有士大夫从“尽心”视角出发,着眼于商人在裨益社会人生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主张四民“异业同道”,阐发“义利相通”理念。他们以是否践行社会“公义”作为考量商人道德事功的尺度,尤为看重其理财经世才能。此外,一些士大夫鉴于商品经济过度膨胀导致的不良后果,对弃农趋末、竞财嗜利等不良世风亦提出严厉批评。总的来说,明代士大夫的“商人-商业”观表达出他们试图协调农商混合经济使之与帝制体系相适共生、互洽并荣的思想倾向,这种态度也是合乎中国帝制农商社会常态发展逻辑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8.
早期人类社会的性别分工基于生理差异,两性之间是一种素朴的平等。随着婚姻制度的变迁、封建礼教的完善,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等级制度形成,压制并束缚着女性。"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真正起点。以此为界,之前属于中国资产阶级女权革命阶段,此阶段主要受西方女权思想的影响,着力于批驳传统封建性别秩序,争取妇女平权;之后,主要受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影响,追求妇女解放、男女平等。中国共产党将争取妇女权融入到争取民族权与争取国家主权的目标中,将妇女解放运动纳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中去。中国的妇女解放,不是女权主义运动的结果,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9.
饮食人类学关于饮食礼俗的研究,多从象征维度入手,解析食物及相关实践的象征意义。而本文基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牧区社会的饮食的考察,试图将象征的分析放入具体社会结构之中进行,从而指出,一方面,哈萨克牧民在与草原环境的长久互动中形成了一种嵌合于其饮食及相应礼俗中的游牧生态观;另一方面,这样的饮食文化在具体的地方社会中,又不断形塑与巩固着相应的社会秩序与游牧文化之特质。  相似文献   
140.
章太炎晚年提出以《孝经》《大学》《儒行》《丧服》组成“新四书”,作为“十三经”之总持、国学之统宗。“新四书”体系的建构,意味着打破程朱理学的“四书”体系,回归于原始儒学,并对阳明心学有部分认同。之所以反对程朱的“四书”,是因为《中庸》《论语》《孟子》三书包含了“性天”之类“超人格”言论,与西学影响下现代哲学、史学、科学相近,而与原始儒学的“修己治人之道”有所不符,故而必须被取代。章太炎作为20世纪文化保守主义和国粹派的代表,他的新“四书”体系及其晚年的国学观,对于当下重新思考儒学或国学的承继仍有其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