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23篇 |
免费 | 264篇 |
国内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80篇 |
劳动科学 | 76篇 |
民族学 | 98篇 |
人才学 | 259篇 |
人口学 | 39篇 |
丛书文集 | 1952篇 |
理论方法论 | 415篇 |
综合类 | 4843篇 |
社会学 | 1037篇 |
统计学 | 14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82篇 |
2023年 | 239篇 |
2022年 | 246篇 |
2021年 | 277篇 |
2020年 | 231篇 |
2019年 | 224篇 |
2018年 | 96篇 |
2017年 | 168篇 |
2016年 | 222篇 |
2015年 | 309篇 |
2014年 | 733篇 |
2013年 | 550篇 |
2012年 | 674篇 |
2011年 | 701篇 |
2010年 | 702篇 |
2009年 | 740篇 |
2008年 | 795篇 |
2007年 | 585篇 |
2006年 | 479篇 |
2005年 | 427篇 |
2004年 | 340篇 |
2003年 | 274篇 |
2002年 | 230篇 |
2001年 | 191篇 |
2000年 | 140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厄普代克的成名之作《兔子,跑吧!》中的男主人公兔子一直是颇有争议的人物,本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用弗洛伊德人格论对其人格和行为进行分析,从兔子的自恋情结、性冲动、两性关系、家庭危机四方面来看表现在主人公兔子身上突出的强烈的本我和弱化的超我。本人认为兔子在追求幸福时之所以失败,一方面是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原因,更重要的是: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间难以平衡,是造成悲剧性人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2.
20世纪90年代先在西方然后在我国曾流行过一部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的哲理小说《苏非的世界》,被誉为新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书中的主角——一个14岁的少女,在接到一封神秘的来信,其中问道“你是谁”之后,就陷入了对“我是谁”的无穷思考,从此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53.
卖淫嫖娼者在当下的人格尊严、隐私和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的保障存在缺失和脆弱,处于法律上的弱势群体。保护卖淫嫖娼者的人权也是保障我们的人权,同时并非主张卖淫嫖娼合法化。对卖淫嫖娼者的人权保障,首先应准确认定卖淫嫖娼;其次在打击的层面应严守程序法治的界限和充分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再次应充分尊重和保障其相应的人权。 相似文献
54.
55.
正长期以来,无论是在正规的教科书中,还是在国家的教育方针中,教育目的都被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表述历时数十年,人们对此司空见惯,并未感到有什么不妥,所以至今仍然是教育文件及政策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概念。但是看了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才真正的理解到:教育应该充满生气与活力,而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引导他们自我发展。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培养,还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科学、人文方面的全面发展。教育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满生气和活力的。要想把教育做的成功,那么必备条件就是创新。创新的知识正如活鱼一样自由遨游在浩瀚的大海,相反陈旧的知识会像死鱼一样慢慢腐烂;教育的目的不是一味的让学生见多识广,而是造就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 相似文献
56.
57.
58.
为了了解高职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等因素对考试焦虑的影响,我们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应对方式问卷(CSQ)和考试焦虑量表(TAS),对2014届593名护理专业毕业学生进行测评。结果显示,考试焦虑在高考来源的学生与非高考来源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高考来源考生显著低于非高考来源考生,高职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呈显著的负相关,成熟的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我们得出,高职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会对其考试焦虑产生影响,考试焦虑辅导应提高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促进其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59.
网络热词“凡尔赛文学”是社会思潮、媒介技术和网民心理相互作用的产物,背后映射着文化实践方式的时代变迁。“凡尔赛文学”通过貌似谦虚的反向语态,悄然展示个人生活水准的高级优越感,本质上是自我吹捧和自我迷恋的高级话术。“凡尔赛文学”的兴起与社会阶级固化、消费主义盛行、身份认同焦虑和传播技术的推动有着密切的关联,反映了网民群体精神的空虚和价值取向的偏离,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拜金主义、消费主义思潮,误导公众沉迷自恋,破坏人际关系并引发信任危机。应该对“凡尔赛文学”进行纠偏与引导,抵制网络攀比,重塑正确价值观;突破模仿跟风,鼓励创造性表达;践行言行合一,增进社会和谐,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