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6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65篇
管理学   464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149篇
人才学   77篇
人口学   56篇
丛书文集   1097篇
理论方法论   205篇
综合类   2941篇
社会学   386篇
统计学   271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是反腐败斗争的关键和根本。廉洁是对一个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 ,只有廉洁自律的干部才能为人民谋利益 ,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要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同时 ,还要处理好治标与治本 ,律廉与养廉 ,自律与监督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本文计及表面光学声子的作用以及像电荷的作用,采用变分方法对一些材料外表面束缚极化子的基态能量和自陷能作了数值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发现:对于Ⅰ—Ⅶ、Ⅱ—Ⅵ,Ⅲ—Ⅴ化合物的外表面,均可形成稳定的束缚极化子,且由于表面光学声子的作用,使这一杂质态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33.
利用广义部分Bent函数的等价条件给出了广义部分Bent函数的一些构造方法  相似文献   
34.
文学、音乐艺术虽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借鉴、补充、配合、孕育和启发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使作品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和更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5.
在深入研究自反馈理念的基础上 ,对自反馈在当今教学系统中的实施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紧密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对自反馈学习的实施步骤和方法作进入一般教学系统的精心设计 ,以求发挥自反馈的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36.
互文性概念作为重要的文本理论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方法论。本文从文本批评的角度 ,把互文性理论放在文学翻译中阅读和书写的框架下 ,通过梳理互文性理论的发展脉络 ,讨论该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影响和界定。本文认为这种讨论有益于对文学翻译中的许多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从互文性观点对朱生豪译莎士比亚选段进行个案分析 ,以探讨译者的决定是否受到互文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由广西师范大学唐凌教授所写的<自开商埠与中国近代经济变迁>一书,在学术上填补了中国自开商埠的空白.垓书视角新颖、思路开阔、体系完整、内容翔实、方法创新、观点独创,是全面了解中国近代经济变迁不可或缺的力作.  相似文献   
38.
在近代后期的科学背景下,恩格斯借助于当时科学理论的最新成就系统地勾画了"我们世界"的一幅幅画面.主要包括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画面、联系的和谐性和运动的发展性画面、运动不灭的画面、生命存在的画面、生命起源的画面、生命进化的画面和人的进化发展的画面,这些画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恩格斯的辩证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39.
康德认为“审美”既不涉及概念,也不涉及任何法规,而是主观的行为。“审美”不涉利害,“美感”和“一般快感”以及“完善”不同之处,在于“美感”绝不涉及主体的欲望或需要。在此基础上,康德进而提出“审美”不经概念而具普遍性,“美”是在人类具有“共同感受力”的基础上“普遍可传达”的一种感受。同时,“审美”应该无目的而符合目的性,并具有不依赖概念的必然性。康德还通过对“纯粹美”和“依存美”的定义和比较,进一步开展对“理想美”的探求。  相似文献   
40.
方长安认为,中国现当代作家大都倡导文体间的相互渗透,追求文体的互文性效果,这种文体意识使他们的许多作品因文体融合而具有了新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的结构性张力,从而开风气之先;而既有的文学史著作,基本上是以小说、诗歌、散文与戏剧四大体裁为结构框架,这一文学史模式不仅看低了作品的语体和风格特点,而且四大体裁之外的作品或被误读,或遭盲视。罗振亚揭示了"文体互渗"中的悖论现象,认为创作和阐释者们潜心于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学建设,在各个文体领域内构筑日臻成熟的文体审美规范和理论体系,但新文学的每一种文体又并不按预设的理论模式生长和发展,而是经常以逸出、偏离乃至对抗的"姿态"给相对稳定的理论规范制造尴尬与麻烦。高旭东认为,中国从先秦开始有了文体意识,但是这种意识的自觉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与西方更强调分析与明晰的文体意识相比,中国的文体意识具有中国文化的中和特征,更注重文体之间的和合,也就是在差异的基础上讲求文体之间的互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