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40篇 |
免费 | 162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03篇 |
劳动科学 | 26篇 |
民族学 | 136篇 |
人才学 | 104篇 |
人口学 | 44篇 |
丛书文集 | 1885篇 |
理论方法论 | 325篇 |
综合类 | 4087篇 |
社会学 | 466篇 |
统计学 | 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99篇 |
2022年 | 117篇 |
2021年 | 141篇 |
2020年 | 163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112篇 |
2015年 | 203篇 |
2014年 | 436篇 |
2013年 | 359篇 |
2012年 | 521篇 |
2011年 | 503篇 |
2010年 | 540篇 |
2009年 | 473篇 |
2008年 | 651篇 |
2007年 | 499篇 |
2006年 | 446篇 |
2005年 | 376篇 |
2004年 | 286篇 |
2003年 | 300篇 |
2002年 | 222篇 |
2001年 | 205篇 |
2000年 | 182篇 |
1999年 | 99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对带有一个最大幂等元的自然序Quasi-adequate半群作了更精确的刻划,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2.
论生态价值观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骞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20-22
文章结合当代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生态价值观转变的新思路,即从思维方式、价值的外延和价值内涵等三个方面实现生态价值观的根本转变,从而建构一种互益的、广义的、系统的新生态价值观。这种新生态价值观将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53.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自然关系原理的深化,是对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借鉴,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中共中央几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从整体上说都是全面的,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存在着细微差别,出现了两次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954.
955.
谢光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1)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上,东西方文化都无视自然的主体性,表现为在观念中的否认和在行动上的征服,结果遭到了自然的报复。自然主体性不是虚玄的概念,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它以其创造性、目的性和尊严性体现出来。现代生态环境的恶化警醒了人类,从而掀起了一股全球性“生态化”浪潮,这昭示了自然主体性的复归。正视并尊重自然的主体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不可忘却的要义. 相似文献
956.
957.
周方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
性是人的一种最自然的生命本源。笔者以为,《查大莱夫人的情人》中大量的性描写只是一种表象,一种手段,并非实质,更非目的。实质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本文认为,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是劳伦斯为恢复男女生命本源自然性而开出的“灵丹妙药”,是他为拯救病入膏盲的英国而炮制的“救世良方”,是《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包括劳氏其他作品的深层主题。 相似文献
958.
盖建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12):112-117
道教外丹黄白术的理论体系中,阴阳五行说和万物自然嬗变论、物质性质转移与改性论、物质自然进化与人工调控论等金丹理论思想,巩固了人类对自然界物质元素组成与性质的认识,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组成、性质和相互变化结合方式的认识,这实质上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化学思想的萌芽和原始形式;同时也以思辨的形式抽象概括了物质性质变化之规律。尽管在道教金丹理论中不乏臆测成份乃至神秘主义的种种谬见,但这些金丹思想无疑可视为中国古代朴素的物质组成论、物质结构论和物质反应论的原始形态。 相似文献
959.
在注重生态.注重绿化的今天,别墅景观绿化已成为别墅建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别墅景观绿化要从公共绿化和私家庭院绿化两方面着手,注重经济、简约、美观、安全、功效、心理、水环境等的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960.
环境危机已是关系到整个地球与全人类生死存亡的、迫在眉睫的危机。这场危机可以说是全球性的、人为的、严峻的、系统性的、难以逆转的。全球环境危机急需治理,必须重新发掘东亚智慧,更新发展观念,以新的现代化范式取代传统的现代化范式,走生态现代化与生态文明之路。建构新的东亚智慧,就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超越无止境增长的渴望,超越工具理性与唯科学主义,超越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渴望,超越贪欲与利润的极端诉求。人类自觉归属自然、保护自然、珍惜自然、敬畏自然,以人文主义、道德修养、宗教信仰来为科学与市场划界立法,以家庭伦理、大地伦理超越把自然"资源"化的工具主义,以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超越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遏制消费主义的扩张,提倡过一种简单的、有节制的、合乎自然节律的生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