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03篇
  免费   564篇
  国内免费   125篇
管理学   616篇
劳动科学   32篇
民族学   274篇
人才学   166篇
人口学   53篇
丛书文集   5204篇
理论方法论   807篇
综合类   9750篇
社会学   768篇
统计学   122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351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562篇
  2014年   1014篇
  2013年   899篇
  2012年   1112篇
  2011年   1202篇
  2010年   1261篇
  2009年   1100篇
  2008年   1459篇
  2007年   1148篇
  2006年   1010篇
  2005年   848篇
  2004年   709篇
  2003年   732篇
  2002年   586篇
  2001年   549篇
  2000年   408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唐亚林 《学术界》2022,(8):5-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从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通过人民的主体角色的确立、主体地位的保障、主体力量的统合、主体价值的塑造等主体内容构建方式,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主体论”。人民概念与角色从基于革命的单纯经济政治概念与功能到基于建设的人民与执政党、国家和政府间关系的复合概念与功能的多样扩展,人民主体地位基于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而获得的制度保障,人民主体力量基于执政党力量对人民力量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力量有机统合的合力生成,人民主体价值基于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与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一体两面”式双重建构,四者共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塑造了内蕴新型主体功能、新型主体制度、新型主体力量与新型主体价值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通过用“使命型政党”统合“制度”、“人”与“治理”的方式,锻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理性力量,开创了“人民主体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92.
苏黎世大学(ZurichUniversity)位于瑞士苏黎世。苏黎古城已有2000年历史,是瑞士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那里集中了120家银行,可谓是全欧洲最富裕的城市。苏黎世还被誉为湖上的花园城,美丽的利马河蜿蜒贯穿整座城市流入苏黎士湖。郊区的山谷,绿草如茵,林木葱茏,自然景色非常绮丽,故苏黎世又被人们誉为瑞士的“一颗光辉的宝石”。苏黎世大学成立于1833年,但它的历史沿革可追溯到16世纪早期,那是“新教”改革家乌尔里希·茨温利时代。《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就把苏黎世大学的建校时间定为1523年。1833年,原有的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合并,与新成…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赵执信论诗诗的体裁包括绝句和古体诗。他的论诗绝句集中概括了其诗歌理论主旨,语言简练而含义丰富、深刻,与《谈龙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他的论诗古诗篇幅浩大,内容丰富,指摘诗坛流弊、评点作家作品精当而又深刻。赵执信的论诗诗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6.
刘伟 《山东社会科学》2022,(12):102-109
“六艺统摄《论语》”是马一浮《论语》诠释的鲜明特色,在主旨、结构和义理等层面做到了有机融合,并明确指出“六艺”是“总义”,《论语》是“别义”,前者统领后者,两者互参,方能悟到儒家真意。同时,该理论注重儒释会通,以佛学解《论语》,运用“四悉檀”比附诠释“仁”“孝”“为政”,比以儒解儒更具有哲理韵味和理论色彩。无论是“六艺”与《论语》互参,还是援佛入儒,其理论基础都是以“性德”为核心建构起来的、本体与工夫同一的心性论,其根源是孟子的性善论,依然遵循了“尽心—知性—知天”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997.
徐超 《理论界》2022,(8):46-51
黑格尔在法哲学中对义务的探讨与一般意义上在个体品行方面的探讨有所不同,从伦理法(Sittenlichkeit)的角度上将国家视为实体/主体,在法哲学的视域中讨论政治义务而非个体义务和德性。个体在尽义务的过程之中,就实现了作为个体和国家的自由,国家作为伦理实体体现了普遍的自由,但个体的德性并不能体现普遍的自由,是作为个体的特殊品质(Virtuositaet),这种特殊品质是个体履行国家预先派定的义务并由此形成了稳定的品质。如果国家制度完善,那么德性就仅需要履行特定的义务;如果国家制度不完善,就需要个体的卓异德性起作用,给伦理实体以合理的建构。  相似文献   
998.
罗亮 《社会工作》2009,(8):63-64
纵观西方“公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其理论内涵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的转变。在古代,公民社会是一个与自然状态相对应的概念,但到了近代,西方思想家开始提出一种建立在国家和社会二分法基础上的公民社会观,而在现代,人们又开始用国家-市场-社会三分法来代替国家和社会二分法,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公民社会的内涵。  相似文献   
999.
作为新兴的犯罪预防理论,环境犯罪学是西方发达国家犯罪预防的主流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犯罪的发生与行为环境——场所、时间等机会存在密切关系,主张改善微观环境以预防犯罪。环境犯罪学所依据的理论虽多,但其基础则在于理性(合理)选择理论。而与理性选择基础理论密切相关的的核心问题,则是机会减少论与人性论。环境犯罪学在欧美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其在预防和减少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犯罪学研究与犯罪预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环境伦理是和谐社会的伦理依据之一,其核心价值观是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环境伦理观念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的嬗变,已经影响到当代环境立法与实践,必将对整个传统法律从理论到实践产生重大影响。深入开展环境伦理学研究,有助于新型现代价值观的确立,实现"自然—社会—人"的大统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