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59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374篇
社会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81.
结合芭蕉生平,解析其俳句的原典,深川隐居前的芭蕉自然观经历了自然是制造诙谐的要素、自然是句的诙谐点两个阶段。隐居生活使他意识到了自然的伟大。隐居后的游历使其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最高阶段。芭蕉的自然观被隐居和游历分为了"自然是造句的要素"、"自然是情感的代言"和"融入自然"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82.
立足于观念转型的学术背景和技术关联语境 ,基于对生态哲学、海德格尔思想及体道感性学的理解 ,把自然美的生成置于一种大审美观的关怀之下 ,阐释了自然美的内涵。视自然美的生成为人与自然、社会三者互动 ,人与自然共在于世 ,此在以技术的柔性和平方式、审美的方式揭蔽时相互遭遇、交流、契合中而在场。肯定了自然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  相似文献   
583.
在新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不应局限于特定领域,更应放眼于整个自然界的存在。人类需要深化对自然界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践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从道家文化进一步提炼中国传统思想之环境伦理的自然观思想,培育公民善待自然之界与域的生态观念。要将其融入人类社会生活实践,就需要理解并尊重自然环境的界与域。敬畏生态意识中对边界的限定,界在自然,域在地球。形塑边界有度而又善于追求一种自然系统整体化的观念,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行动创造思想基础。道家自然观之于界与域的思想精髓博大精深,围绕着当今世界国家公园建设状况展开以此为凭鉴的环境伦理思考,让人类身处于环境又融入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的环境伦理成为保护式建设国家公园的观念准则。  相似文献   
584.
论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生态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认为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劳动是人对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控制 ;人类要学会预见自己行为的长远的自然影响和社会影响 ;真正的人的生产有两种尺度 ,它要顾及其他物种的生存需要。这些充满生态智慧的光辉思想对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85.
作为英国现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桂冠诗人特德·休斯以强烈的生态意识歌颂富于生机的自然原始活力,批判工业化进程给自然界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在文学创作中后期,为了给现代人的精神困顿探求出路,他用充满浪漫主义想象又极具张力的语言在作品中构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自然家园。  相似文献   
586.
提起"岩井美学",人们多是从岩井俊二作品的表现手法以及彰显个人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两方面加以论述和分析,重点褒扬其反传统性的独特美。实际上,其作品在清新平淡的外表下,始终涌动着日本人所特有的情怀,充满日本传统的自然观和审美意识,在一种物我难分、情景交融的特殊氛围和优美意境中将人物的思想感情立体地表现出来,从而自然地完成了自然美到艺术美的升华。  相似文献   
587.
赵国乾 《学术探索》2004,12(7):102-106
以老庄为代表的自然本体观 ,我们称之为东方自然观 ,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 ,它是中国传统美学建构的最深刻的基础。它决定了中国传统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形成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特色 ;影响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观感方式 ;形成了中国艺术的语言运用原则 ;决定了中国人对艺术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588.
随着20世纪初现代科学的猛进对17世纪以来机械自然观的颠覆,梁启超逐渐形成以"动"群"变"为表征的自然观,对"科学侵入哲学"风气的体验与批判,拓展了其自然观与哲学视野.现实关切和救世情怀,使其自然观与中外科学文化潮流和文化传统相表里,以强国新民为指归.  相似文献   
589.
志贺直哉作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小说《暗夜行路》作为他的唯一一部长篇私小说,主要叙述了主人公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心路历程,体现了志贺直哉从对立的自然观向调和的自然观的转变过程。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的思想变化过程剖析了志贺直哉的自然观,并分析了其自然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90.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如何放弃了一种本体论自然观,即将自然作为一个就物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持存以及秩序而言的关系整体的观点,从而否定了自然或物理世界中的任何内在价值。康德已经把自然或世界降格为一种规范性概念——因此它的价值仅只是对获得客观知识给予启迪。马克思又通过把自然仅仅视为可交换领域和可消费的东西而进一步强化了这一降格,至此每种东西仅是能量或者力的聚集,人类劳动实质上不能令其完美而只可使其改变形式。这种通过劳动所进行的能量重置只为了一个目的:人类种族的自由繁衍。因此,马克思的思想不能被用以支持一种通常所理解的环境哲学,后者给出了内在价值的预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