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63篇
  免费   452篇
  国内免费   97篇
管理学   2362篇
劳动科学   185篇
民族学   734篇
人才学   726篇
人口学   93篇
丛书文集   4419篇
理论方法论   795篇
综合类   9497篇
社会学   1630篇
统计学   271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452篇
  2022年   450篇
  2021年   446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346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98篇
  2015年   559篇
  2014年   1141篇
  2013年   978篇
  2012年   1197篇
  2011年   1411篇
  2010年   1284篇
  2009年   1400篇
  2008年   1722篇
  2007年   1194篇
  2006年   1045篇
  2005年   1037篇
  2004年   1016篇
  2003年   997篇
  2002年   819篇
  2001年   740篇
  2000年   606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开展民族工作、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维护我国团结统一的重要基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活动置于高校空间结构中,并划分为凸显符号特征和象征意义的物质空间、强调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认知空间、基于共同生活和实践互动的情感空间,借以考察高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结构和生产关系。基于此,以政治象征符号作为强化高校物质空间的主要手段,以思政课程体系作为构建高校认知空间的重要载体,以师生交往实践作为构筑高校情感空间的根本途径,进而优化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结构,加强各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72.
文化润疆是党中央治疆方略在新时代的丰富与发展。作为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文化润疆具有提升理论自觉、助推实践自觉和促进主体自觉的意义。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把文化润疆打造成团结和凝聚新疆各族人民的铸魂工程,就要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构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机制,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新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想引领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73.
强化节目主持人的互动意识是广播媒体最基本的要求,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能否与听众形成互动,这是与主持人的良好素养及应变能力、民众化意识分不开的。没有了广播节目的互动,广播本身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就会减色,就不会使广播的魅力显现,而且这种相互的互动往往是主持人以一种主持者的姿态和听众在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7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新时代巩固民族团结的一条主线,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深层价值凝聚,是对中国共产党维护民族团结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外局势正确分析的应对.深入解析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价值,对我们进一步巩固民族大团结、深入认识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5.
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是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培养数学模型意识的基本方法以及怎样通过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6.
历史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学习方式,将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意图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意识。而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呢?  相似文献   
77.
中国人自古崇尚创新,其创新意识具有多方面的意蕴和独特的逻辑。天地之化日新、与时偕行、变则通、人有日新之命等,构成传统创新意识的哲学理据和主要内容。该意识在几千年的岁月中传承不息,是推动中华民族变革创新的重要动力,对今天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学术界》2010,(8)
  相似文献   
79.
《鞍山社会科学》2010,(3):F0003-F0003
6月18日上午,在市图书馆举办鞍山市第八届社会科学普及周启动仪式,举办“低碳经济绿色生活——环保从身边做起”的图片展览,利用展览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与公众社会生活相关的低碳生活,使广大市民对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有充分的认识,唤醒广大市民树立环保意识,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市社科联领导及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参加了启动仪式。市社科联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要求,积极组织各县(市)社科联,各学会、协会、  相似文献   
80.
近30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的稳定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很多,一些研究已经从某一层面较好地进行了解释.但从结构一行动的角度出发,农村社会稳定格局变迁的影响因素还应包括:乡村利益格局的变化、农民的观念及其组织因素、国家涉农的宏观政策和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