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处于初级水平,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完善,在贫困地区大多数老年人由于缺乏收入和服务保障使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因此他们是当前最需要关注的群体。然而,了解贫困地区老年人家庭的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为此,文章利用"河北省贫困地区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老年人家庭的贫困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老年人家庭的致贫原因进行Ordinal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第一经济来源以及家庭规模等因素对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家庭的贫困-富裕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交上十元钱,看病管一年”,这是不少农民兄弟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生动描述。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和推进,国家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到缓解。有效降低了农民看病的成本和因病致贫的风险,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一段时期以来,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河南省焦作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对比已脱贫和未脱贫人口的收入差距,并就两类人群在受教育水平、年龄、家庭规模、工作时间、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对他们的收入水平进行分析;使用Probit模型检验了影响人口脱贫的因素,使用OLS分组检验了造成脱贫人口和未脱贫人口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未脱贫组中的老年人口比重大、受教育水平低、工作时间短、工作区域集中于县域内、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大。进一步使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对脱贫、未脱贫两类人群的收入差距进行分解,发现已脱贫和未脱贫组收入差异的75%归因于禀赋回报差异,可解释部分中,家庭规模、工作时间和受教育水平是影响两组人群收入的主要原因。因此,保障家庭劳动力数量以及提升家庭劳动力素质是促进人口脱贫的关键,应增加贫困人口就近就业的机会、为其提供劳务输出的渠道,帮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  相似文献   
14.
小康路上看病难,已是新时期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一个窘境。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住不起院是目前农民的真实写照。农民“小病硬挺,大病等死”,得了大病,有的借钱看病,有的因治病倾家荡产,也有人因治疗费用太高而等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了小康路上的一道槛,疾病已成为农民脱贫最大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15.
江莉 《山西老年》2012,(11):17-17
大病医保是解决“因病致贫”问题的最有力措施。不过,“大病”的种类有哪些,报销的具体流程如何,这些都有待及时细化,变成民众看得见的“实惠”。8月30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人社部、民政部、保监会正式公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
赣南中央苏区是我国典型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是实施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目标。利用2006—2010年赣南原中央苏区13个县的经济、社会与自然等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研究影响赣南原中央苏区集中连片贫困因素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主因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对赣南苏区集中连片贫困区致贫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用电量。大力发展地区特色产业、提高教育水平、加强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和开展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有利于推动赣南苏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反贫困进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西南喀斯特地区14个村庄的调查得到1520户农户基本数据,采用广义多层线性模型,从农户和村庄两个层面,分析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户因灾致贫风险的影响因素和作用程度大小。研究发现:(1)农户个体和家庭特征差异对农户因灾致贫的解释程度达到92.86%,村庄间海拔和规模差异对农户因灾致贫的解释程度为7.14%,农户因灾致贫风险主要与农户个体和家庭因素有关。(2)在不考虑村庄差异的情况下,户主健康状况、家庭规模、劳动力数量等因素显著影响了农户因灾致贫风险。(3)在考虑村庄差异的情况下,村庄海拔特征会减弱家庭劳动力数量、农户住房情况对因灾致贫风险的作用程度,加强林地面积与因灾致贫风险的关联作用。村庄的规模特征会增强农户饮水困难程度、工资收入等因素与因灾致贫风险的关联程度。最后,本文从精准扶贫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妻子生病8年,其中5年瘫痪在床,丈夫悉心照料并倾家荡产为妻治病。在当地,他们被乡亲认为是一对恩爱夫妻。2011年,丈夫又一次带着妻子去看病仍无疗效后,在妻子的哀求下将她推到河堤之下致死,丈夫成了害死对方的"凶手"获刑5年。这个案件让人唏嘘,而案件背后的家庭因病致贫、贫病交加摧毁人的生存信心,更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9.
王晓霞 《中国扶贫》2016,(18):24-29
高原青海,98%地区属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现有"两线合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2万,贫困发生率为13.2%,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且青海的脱贫攻坚工作具有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成本高、致贫原因复杂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社会福利》2012,(9):F0004-F0004
为破解农村家庭因病致贫、因灾致困难题。武陟县勇于开拓创新,以建立村级慈善网络为基础,拓展募集渠道,扩大慈善救助范围,以助民、利民、安民、富民为出发点,形成了慈善协会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