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6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8篇
丛书文集   421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909篇
社会学   71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物权法定主义与我国的物权法体系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定主义是物权法建构的核心基础。我国的物权法体系建构应该立足于充分反映我国特有的国情,同时大胆借鉴和吸收国外物权立法的成功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62.
优先取偿权是法定的特定债权人享有的对债务人的财产有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取偿的权利.优先取偿权人就债务人的财产,尤其是特定财产,在权利实现上具有非常强大的物权效力.但学术界对该权利性质的认识与看法极不一致,究竟优先取偿权的性质如何、立法应如何对其规定,值得深入研究.对优先取偿权的把握,关键在于如何认识该权利的本质.笔者认为优先取偿权不是债权的效力,也不是债权间的优先顺序,而是一种实体性权利.就其特征而言,已完全符合物权的基本特征,是一种独立的担保物权类型,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63.
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的法律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物权法》存在法律漏洞。填补这一漏洞的方式为类推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规则,设定该权利取得的法律结构。农户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结构以农村村民的成员权为逻辑基点,以合同机制为逻辑线索,具体构成为:农村村民行使成员权与其所属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的宅基地使用权合同,该物权合同以行政审核与审批为生效要件,宅基地使用权因合同生效而当然设立,不需要履行登记等其他程序。  相似文献   
64.
物权请求权制度是保障物权的享有与行使的必要手段,我国刚刚颁布并生效的《物权法》也对物权请求权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但就物权请求权的起源、性质、与债权的关系及物权请求权的内容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因此,在理论上仍具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物权请求权从性质上讲,属于附从性权利,其内容包括:返还原物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  相似文献   
65.
在中国近现代时期,盐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式就是签订各种盐业契约,买卖契约是盐业契约的一种,盐业买卖契约在盐业生产经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盐业买卖契约的重要特点之一的“招检”制度充分体现了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维护交易安全、建立良好的盐业经营秩序等特质,这与现代物权变动的公示制度有着一脉相通的地方。本文尝试从四川近现代盐业买卖的“招捡”制度入手分析其与现代物权变动的公示制度的联系。  相似文献   
66.
支配权略论     
汪渊智 《晋阳学刊》2015,(2):125-132
支配权是人类随着独立主体意识的觉醒,基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对自己的物、人格利益等进行有意识地支配的权利。支配权在本质上是法律为权利人划定的自由空间范围。支配权具有与请求权不同的法律特征,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支配权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支配权的行使应受到公法和私法两方面的合理限制。  相似文献   
67.
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既有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有伴随着时代变迁而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传统"二元"论或"三元"论既难以完整涵盖其主要内容,也不能准确反映变迁过程中的重点转移。"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新视角,则能较好解决上述问题。在不同时期,应始终坚持"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这个中心;在不同历史阶段,改革的重点则依次是"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农户土地的用益物权"和"市场主导的社会服务"。未来改革重点则是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围绕农地用途、经营主体准入、食品安全、生态补偿等完善微观规制和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68.
论优先购买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先购买权是一种特殊的物权,具有法定性、权利行使的不确定性、同等条件认可、顺位优先性、不可转让性等特点,其目的是保护优先购买权人获得某种财产的特殊利益.我国法律规定了具体的优先购买权,还没有优先购买权一般规定,需要进一步的法律完善.  相似文献   
69.
物权法是近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法律制度,没有这一法律制度,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民法,或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制度;我国物权法的出台对坚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正确方向,正确评价市场经济建设的成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物权法以规范人对财产的支配关系为内容,性质上属于财产法。因此,所有权的法律制度是物权法的核心内容,财产不受侵犯是物权法的核心理念。只要是合法获得的财产,法律必须给予平等保护。这不仅是物权法应有的立法态度,也是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应有的基本原则。无论谁所有,从合法财产受保护层面上讲都是神圣的,都是不受侵犯的。  相似文献   
70.
李文涛 《理论界》2006,(12):101-102
本文基于我国民事立法的一般原则和相关的具体规定,结合交付与所有权转移、风险负担等热点问题,对交付的法律效果进行分析和梳理。交付是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是动产所有权转移的标志。交付动产是物权公示的方法,也是动产物权公信原则的体现。交付对保障交易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在买卖合同中,交付之时是界分标的物风险负担和利益承受的准据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