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04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62篇
丛书文集   210篇
理论方法论   155篇
综合类   590篇
社会学   321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
胡慕贤 《社区》2013,(6):20-20
在北京市昌平区瑞旗家园社区活跃着由6名“爱心妈妈”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她们为小区内外的单身青年们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不遗余力地为他们牵红线。  相似文献   
92.
彭梅 《科学咨询》2010,(14):13-13
由于学生在各个阶段发展的多样性、不一致性,使得学困生在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普遍存在,其形成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困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学风和校风,乃至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要用爱心、信心、耐心、恒心和细心去转化学困生,让他们成为班级的骄傲。  相似文献   
93.
周小燕 《社会工作》2009,(17):16-16
2009年暑假期间,河南师范大学“情系汶川,爱心传递”暑期神会实践团队奔赴汶川县映秀镇板房安置点,通过多种形式向灾区老百姓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4.
王一在格物、诚意、良知、乐学、知行关系等中国古代哲学问题上,既忠实继承、积极推行其宗师王阳明、王心斋等人的学说,又给以创造性的阐释,纠正其流弊,进一步发展了他们的思想,对泰州学派形成独特的思想体系和学术风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5.
自然状态中的人类生活是卢梭百般推崇的人生福地;“小邦寡民”的社会,是老子无限向往的生存环境。卢梭认为,欲望的膨胀导致人生陷于痛苦不堪。道家学者也认为,现实人生的痛苦渊源于人们炽烈的欲望。卢梭良心的概念、陆九渊“本心”的范畴和王阳明“良知”的观念,实质上代表着中西哲人对文明社会弊端的深深忧虑,并显示出人们对远古社会的那种温情脉脉、田园牧歌式人生状态的神往。  相似文献   
96.
樊晟岑  李逸尘 《社区》2012,(34):44-44
近日,江苏省溧阳市溧城镇清溪路社区继爱心之家、爱心作坊、爱心书画室、爱心康复室和爱心浴室等一系列爱心品牌成功打造以来,推出又一爱心品牌——“爱心食堂”。  相似文献   
97.
尹卫国 《金陵瞭望》2011,(22):21-22
西祠网上传一组照片:暴雨如注的苏州街头.一女孩撑着一把花伞.为躲避不及的一位腿脚残疾的老年乞丐挡雨.老人慢慢地向路边商店挪动避雨.女孩的雨伞始终撑张在老人的头顶上.自己全身被雨水淋透了。  相似文献   
98.
唐山大地震后,我国探索了安置孤儿的三种方式:爱心学校、亲属领养、社会领养。但无论是抚养过地震孤儿的爱心人士,还是地震后成长起来的孤儿,在思考如何安置“汶川地震”孤儿时,都异口同声:这是集体的灾难,需要集体的温暖,爱心学校是最佳的选择。无独有偶,1999年我国台湾“9·21”大地震之后,是由台湾安泰人寿保险公司认养了全部的地震孤儿。  相似文献   
99.
孙雁 《职业》2008,(5):10
潘虹,这位来自黑龙江大庆的美女,大专毕业后,一直在幼儿园从事美术教育. 潘虹: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要参加育婴师培训.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特别喜欢孩子,我觉得这是从事育婴师这个职业的前提条件.这是个充满爱心,需要我们用热情去全心投入的职业.我看好它,我认为它是一个朝阳行业,将来很想从事这一行业的工作.参加完培训后我就准备由幼儿园教师向育婴师职业过渡,最后完全投入到这一行中.  相似文献   
100.
田旎 《当代老年》2007,(2):18-19
少年失足犯罪被关进管教所之初,对自己的未来大都是感到迷茫,甚至“破罐子破摔”,难以改造。一位老人13年如一日,用自己博大的爱心,挽救了240多名失足犯罪的少年,被失足犯罪少年亲热地称为“我们的奶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