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2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61.
波德莱尔对艾略特的诗歌创作有着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在艾略特首部发表作品即有体现。本文分析《贝雅特丽齐》和《情歌》中的现代城市空间意象以及游荡者形象的象征意义。在衰败的现代空间中,对游荡者反抗精神的刻画体现了诗人自身创作风格及生存美学。对于诗歌创作诗学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诗人自身形象。  相似文献   
62.
目前关于《荒原》的宗教思想,主要存在“骑士寻找圣杯”和“个人精神世界的崩溃与重组过程”的观点,但两种观点各有其不足。尝试剖析艾略特的《荒原》创作根源,通过对《荒原》的主线分析,找出既能驾驭全诗各片断又能解决“荒原”缺水却有水的矛盾的是基督教主线,即“罪-遭上帝离弃-地狱-救赎”,同时还阐释了在该主线下衍生的无数基督教故事。基于以上分析,推断出艾略特在《荒原》中的创作视角为基督教视角;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信仰基督教才能摆脱精神荒原,得到最终救赎。  相似文献   
63.
刘丹 《现代交际》2014,(10):73-73
TS艾略特是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及诗学理论不仅影响了西方诗歌及其创作者,而且还影响了中国现代派诗歌发展进程中的一大批现代派诗人。TS艾略特的诗歌自从被引入到中国便受到中国诗人的关注。本文将从"非个人化""传统与个人才能"及"客观对应物"等TS艾略特的主要诗歌理论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的角度展开探讨,并进一步阐述TS艾略特的诗学理论对20世纪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他最终应该会找一个非常坚强、正直、开朗、世故的黑人女性作为终身伴侣,这几乎就是奥巴马后来的夫人米歇尔的真实写照。近乎偏执1981年,巴拉克·奥巴马的大学生涯进入第三年,他顺利地通过交换生项目从西方学院转学至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对于他而言,纽约注定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站。可是在纽约遭遇的一切,和他在西方学院的同学嘴里  相似文献   
65.
T.S.艾略特被西方诗坛称为“现代主义的缪斯”,他对浪漫派和后期象征派诗歌的表现力的突破,使现代诗歌增强了丰富的表现力,拓展了诗歌表达的空间,同时也给现代诗歌带来了引经据典和晦涩难懂的后遗症。分析诗人笔下的“非英雄形象”、神话色彩、宗教氛围以及时代和诗人内心形成的荒原世界,对破解艾略特诗歌意象中的复杂成分和独特的先锋创造精神才会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6.
作为现代派诗歌之父的T·S·艾略特,其诗歌、文论广博恢弘、驳杂斑斓。事实上,只要有助于创作的,不管是文学,还是哲学、宗教甚至科学,艾略特擅长统统将它们吸纳、消化再创造。基于其1946年所发表的《文学批评的界限》一文,本文试图从理论的层面对艾略特文学批评界限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其所持的其实是一种"解疆化域"、"会通群科"式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67.
《情歌》是艾略特早期诗歌的代表作,是艾略特早期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该诗从很多方面反映了现代主义诗歌的特征。本文主要从主题和艺术特征两方面来探讨《情歌》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以T.S.艾略特的《荒原》为研究对象,再一次探讨《荒原》的拯救意识,从《荒原》的写作背景,宗教和人类自身来解析作者寻找拯救社会的途径及方式,揭示诗中的意象以及诗歌本身所表达的意蕴。  相似文献   
69.
但丁作为T.S.艾略特的前者诗人,但丁对于艾略特的诗歌创作影响重大。本文分析了艾略特的几首代表作品,探讨了但丁对艾略特诗歌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以及诗歌理想的影响。从而可以看到艾略特诗歌的发展脉络也类似但丁的《神曲》,是一个经历了地狱、炼狱,继而走向天堂的历程。  相似文献   
70.
《灰色星期三》作为艾略特皈依英国国教后发表的第一首诗歌,反映了诗人的信仰追求和精神挣扎,在艾略特的诗歌创作历程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国内学术界对这首诗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关于这首诗的深度论文不多。本文将分析但丁《神曲·神曲篇》与《新生》中类比手法在这首诗中的运用。本文认为,艾略特在《灰色星期三》中除了从天主教仪式和安德鲁斯布道文寻找最佳的诗歌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还借用了但丁的《神曲·炼狱篇》和《新生》中的类比手法,将宗教体验和诗歌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诗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