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5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65篇
管理学   475篇
劳动科学   48篇
民族学   286篇
人才学   207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2563篇
理论方法论   528篇
综合类   5060篇
社会学   734篇
统计学   4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348篇
  2014年   616篇
  2013年   554篇
  2012年   653篇
  2011年   704篇
  2010年   665篇
  2009年   642篇
  2008年   713篇
  2007年   575篇
  2006年   479篇
  2005年   446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牟宗三以"无向判断"来代替传统"反思判断"的翻译,其深意是试图和中国传统道家"道无"的智慧挂上钩,以便强调审美的"无相原则"比起康德立于"道有"思维背景上的"超越原则"要高明些。牟宗三不同意康德把"合目的性"应用于审美判断,认为出了"滑转"和"混漫"的纰漏,并指出康德的审美判断还是一个知识机能,并不能充当自然和自由的"桥梁",应该依中国人的道德形而上直贯下来。此外,康德用来说明审美的"超越原则"是一种"外离"而不是"内合"方法。基于对康德的第三批判的怀疑,牟宗三提出了要以中国传统"妙"、"慧"来改造康德的鉴赏判断,指出"审美判断既是妙感妙慧之品鉴",且是一种"无向判断"。因此,审美判断之超越原则应该就是"无相原则"。事实上,牟宗三是以"无相原则"去代替康德那个只在"分别说"层次上的"超越原则",并主张"分别说"里的美相还要到"合一说"里给"化掉",这样才能达到即真即善即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992.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儿科学》是一本中医特色鲜明、理论继承创新、学术临床并举的精品教材,用于中医儿科学教学,受到全国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993.
从非严格的意义来看,我国少数民族的哲学文献和哲学相关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中国少数民族典型哲学文献、中国少数民族非典型哲学文献和中国少数民族蕴涵哲学思想或观念的其它文献三类。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文献或具有突出的学术特色,或共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或者在综合性的少数民族文献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少数民族哲学智慧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994.
在20世纪唯识学史上,"唯识古、今学"之说首先是由欧阳竟无提出来的,但其论述始终局限于汉语佛学文献,且对唯识古学和今学的辨析依附于其"法相、唯识分宗"的论断。欧阳竟无的弟子吕澂对"唯识古、今学"的观念做了系统的文献学分析和教理分析,将"唯识古、今学"建立为一种全新的学术论断。吊诡的是,欧阳竟无的"唯识古、今学"本是以玄奘译籍为基础提出的,其论析处处贬斥真谛译籍及其学说,吕澂的"唯识古今学"却批判地分析了玄奘译籍及其学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吕是欧阳竟无佛学的批判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995.
林志纯先生从事学术研究长达六十余年,在史学教学与研究、古典学研究基地的创立、史学研究人才培养诸方面,做出了开创性与奠基性的成就,在现代学术史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学术遗产。他晚年仍锐意创新,以比较研究方法,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古典学”理论体系,将我国的古典学研究水平提高到空前的新高度。他始终关注新方法的探索及新材料的运用,其作品展现出一代史学巨匠的气象与规模。林先生是个性鲜明的大学者,其至真至纯的学者风范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996.
《印刷工艺》课程在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呈现出知识更新快、科学技术前沿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等特性,传统教材无法满足现代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产学合作模式下"立体多维"形态教材开发,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997.
余江  刘雪妮 《云梦学刊》2012,33(5):76-84
汉赋作为有汉一代之文学,从产生之初就伴随和背负上了重重矛盾和尴尬,赋家本身更是充满了矛盾和煎熬。斑回作为“汉赋四大家”之一.其围绕赋表现出的矛盾有其深刻的内涵和原因.他的赋学观鲜明而独特。他基于儒家诗学观的矛盾赋学观、自相矛盾的赋体艺术批评以及理论与创作的自我割裂与背叛是他对赋这种特殊文体的认识矛盾重重的具体表现。班固的矛盾主要缘于其身份的复杂性和当时士人特殊的生存状态与心态。  相似文献   
998.
○张老师,您好。这些年我从您开设的不同层次的课程和讲座中,获益匪浅。可是,作为一个刚"出道"的青年教师,我也很想从另一个侧面即您个人从事经济学研究的经历的角度,来获得一些有关如何做学问的启迪,或者可供我们这些新手借鉴的经验。不知是否可以与您进行一次这样  相似文献   
999.
词集评点是词学批评的基本手段,其优势表现为能够针对具体作品,结合词体特征和词学研究关心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阐发词学思想.词集评点的批评方法在明清两代普遍使用,评点形式既灵活,又相对独立,能够充分实现批评的目的.词集评点的批评功能从不同的层面得以实现.理论层面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感性的即兴点评体现出评点者的审美感悟,理性的评析展示出评点者的理论思考;文献层面的材料汇集、笺注考释则是词集评点突出的学术手段,突显出词学批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谭显宗 《学术月刊》2012,(6):104-111
唐诗发展经过盛唐高峰期后,承接的是中唐诗人,他们自觉地意识到需要求"新"、求"变"。所谓"中唐新变",是指从贞元、元和年间开始,诗人的诗歌创作及其理论学说出现崭新面貌,如韩孟奇险,元白平易,形成一股创新潮流。这些诗人,既是诗论家,亦大多是有功名官职的政治家;其诗论有承接杜甫现实主义带有儒家诗教色彩的"风雅"论,也有继承王昌龄饶富创作艺术的"诗境"说。在承先启后之余,更有一些思想上的突破。例如,中唐诗人宗儒尚"风雅",然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突破性地选取女性诗及僧人诗;韩愈"以文为诗"的创作手法下开辟"雄肆险怪"诗风;白居易主张较为"意激"的"讽谕美刺"说;还有别具一格,由诗僧皎然、权德舆等倡导诗心禅趣之"意境"说,都是唐人新创。其贡献价值不仅在于古典诗歌,也在于现代诗歌之尚意韵味流。如此,中唐诗论确有它的底蕴内涵,在乎挖掘者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