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4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55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01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437篇
社会学   105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张福清 《江海学刊》2023,(5):247-254+256
宋代科举闻喜宴有赐簪花环节,进士及第者以及陪宴官、朋友、亲属等在一系列诗歌中对此多有书写,他们在赴宴诗、思归诗、写景怀旧诗、送同年或寄同年以及和同年等诗中回忆或再现闻喜宴赐簪花之景象,展示其盛况,表达真切而深挚的感激之情。高丽国陪臣参加闻喜宴后亦写诗,呈现赐簪花之祥瑞。宋代闻喜宴赐簪花诗多带有自豪感和荣耀感,到晚宋作品中才流露出历史的沧桑感。这些诗歌从进士亲历者的回忆视角、陪臣和亲友的旁观视角记录科举期集闻喜宴赐簪花活动,反映了宋代朝廷礼仪及其重要的政治行为,也折射出民间的吉福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72.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属燕山南北长城地带在内的东北文化区系,红山文化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历程。其主要的文化特征是以龙为图腾标志,代表性器物有饰压印纹筒形罐、玉器和大量的细石器。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考古文化区第。仰韵文化的主要文化特征是以花为标志,代表性器物是花卉图案彩陶和小口尖底瓶。这两种相邻的文化在河北省相遇结合。红山文化以它博大的胸怀大胆地吸引了外来的文化,发扬壮大了自身。  相似文献   
73.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属燕山南北长城地带在内的东北文化区系,红山文化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历程。其主要的文化特征是以龙为图腾标志,代表性器物有饰压印纹筒形罐、玉器和大量的细石器。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考古文化区第。仰韵文化的主要文化特征是以花为标志,代表性器物是花卉图案彩陶和小口尖底瓶。这两种相邻的文化在河北省相遇结合。红山文化以它博大的胸怀大胆地吸引了外来的文化,发扬壮大了自身。  相似文献   
74.
每当看见漂亮的鲜花,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外公。  相似文献   
75.
春天的脚步     
蔡常维 《源流》2015,(4):63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这首《登科后》的诗的格调不能算高,但金榜题名后的欣喜与得意跃然纸上。这里,一个"疾"字,不仅勾画出作者那种踌躇满志、心花怒放的心态和神采,也描绘出春天的动感和脚步。有旅行家测试过春天步行的速度,它是以每天十五英里由南向北挺进的。虽然未必准确,但"春天的脚步"看来并不是空话,它有方向、有速度且  相似文献   
76.
二十世纪初期,北京剧坛繁盛一时,各类相关著作相继问世。其中《中国剧》和《支那剧及其名优》凭借立足剧场的实地调查,系统的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剧坛剪影。而这两部著作的作者,分别是来自日本的辻听花和波多野乾一。他们的视角及方法,为中国戏曲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影响了此后的日本学界。  相似文献   
77.
方海涛 《阴山学刊》2006,20(3):12-15
连续2年对蒙古扁桃自然居群的传粉昆虫进行了观察。重力玻片法检测结果表明,风媒导致的异株传粉作用可以忽略。蒙古扁桃花散布的气味、花蜜在诱导昆虫传粉中起主要作用。共发现访花昆虫17种,主要包括蜂类、蝇类、蝶类,以蜂类为主。昆虫访花频率与开花习性有关,访问者偏爱访问处于盛花期的花。蒙古扁桃趋向于虫媒的异花授粉,但缺乏忠实的传粉者。  相似文献   
78.
试论"花间词"女性化特征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间词派作为一个表现时代风尚的文学流派,以其特具的女性魅力富于审美情韵的词作,奠定了后世婉约词的总体规范和创作模式.对其独特风格的形成加以细致的剖析,是探求中国文学整体走向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9.
中国民歌如按流行区域来划分,可分为乡土民歌(乡村)与时调小曲(城镇)两大类,二者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渊源关系。但如要从乡土民歌中划分出时调小曲,做出畛域分明的区分界定,又颇为困难。从明清之际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凤阳歌》(乡土民歌)演变为《凤阳花鼓曲》(时调小曲),最后形成《花鼓戏》(戏曲)的生成过程,可以窥见明清之际时调小曲产生的渊源及其发展情形。  相似文献   
80.
永乐年间,由猛哥不花父子所执掌的毛怜卫并非"寄住毛怜卫",而是原把儿逊所领之毛怜卫的延续,毛怜卫的部众仍是居于图们江一带的兀良哈部,只是管理毛怜卫事的猛哥不花父子居于建州卫而已。"寄住毛怜卫"女真是指寄居于建州卫地方的原毛怜卫女真人,是毛怜卫郎卜儿罕所部于正统、天顺年间陆续迁至苏子河地区后,与建州三卫同居而形成的。"岐州卫"是"寄住毛怜卫"女真的核心部分,是"冒称卫名"的女真部落组织。"寄住毛怜卫"女真之所以出现于明廷的视野中则与明廷对女真朝贡的限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