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12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65篇
人才学   6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90篇
理论方法论   129篇
综合类   1009篇
社会学   196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孙中山与德国——兼论"中德苏联盟"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7年参战纠纷发生以后,孙中山就一直坚持接近德国的政策,这种政策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因为孙中山希望得到德国的政治、军事和技术援助;巴黎和会以后,孙中山的亲德政策与亲苏政策相联结,形成了"中德苏联盟"的构想,亲德和亲苏政策是一体推进的,其政策来源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孙中山认为受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压迫的民族应该通过中德苏三国联合来抵抗英美强权,孙中山的思想成为后来中国国民党联俄政策和聘请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基础;尽管孙中山及其广州政府并没有与德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其联俄政策也因为他的逝世而最终放弃,但在整个20世纪30-40年代,这种中德苏合作的政策总是时隐时现地贯穿于中国政治家的认识中。  相似文献   
82.
1968年,美国邀请苏联举行防止海上事件谈判,以降低两国发生海上事件的可能性,防止两国因海上事件发生冲突,维护美苏关系的稳定。1971—1972年,美国与苏联进行了两次防止海上事件谈判,并于1972年5月签署了《美苏防止海上事件协定》,为两国海军规定了行为规则和作业规范,建立了预防和处理海上事件的措施与机制。该协定的签订,使两国间的海上事件大为减少,两国关系进一步缓和,促进了世界和平,并为其他国家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3.
1952—1954年,苏联援助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学府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与20世纪20年代以苏联为主创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之间,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关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选择校址、学科建设、师资培养以及学员实习等教学环节,大都是在充分考虑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一因素的前提下确定的、尤其是陈康白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期间,在自身师资缺乏的情况下,积极支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国防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两校之间这种非同寻常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苏联全面介入新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所致,继而对各自产生十分不同的影响,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4.
知识卡片     
《四川省情》2009,(9):50-50
灰色清关 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急需进口大量便宜货品。鉴于俄海关清关手续烦琐,关税混乱,为鼓励进口,简化海关手续,俄罗斯海关委员会允许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这些公司与海关官员联手,将整架飞机的货物以包裹托运的关税形式清关。后来,此清关方式被推广到海运、铁运和汽运,统称为“灰色清关”。  相似文献   
85.
"南京大屠杀期间究竟有无朝鲜人组成的日本军"这个问题,在网络上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论者运用参加南京大屠杀日军部队的建制、近代韩国建国历史与战时征兵制等史料,对这一论题进行理性的、实事求是的史学分析,得出南京大屠杀期间肯定没有朝鲜人组成的日本军的结论.以廓清认知,还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86.
新疆三区革命是在盛世才反苏反共,对新疆各族人民实行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经济盘剥的反动政策逼迫下,在苏联的策动组织下发生的,是反对盛世才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争取民族平等和解放的革命斗争.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在革命过程中发生过分裂祖国,反汉排汉的严重错误,但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7.
谢尔盖.列昂尼多维奇·齐赫文斯基院士系外交官出身,是新中国与苏联建交的具体执行者,曾任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首任临时代办。此后的半个世纪里,他交替供职于苏联外交部和科学院,出任过苏中友好协会中央理事会主席和苏联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等要职。他既是一位称职的外交官,又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学家,曾经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文章数百篇,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对康有为、孙中山、周恩来有着深入独到的研究,是当代俄苏中国学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88.
20世纪40年代美国在新疆地区的渗透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期间,美国驻新疆领事馆的建立为美国介入新疆事务打开了门户.为反法西斯的需要,美国对中苏在新疆事务的纠纷持中立调节之立场.冷战开始后,美国以"遏苏反共"为目的积极插手新疆事务,这包括:对国民党施压,谋求美国在新疆的航空特权;美国媒体利用"北塔山事件"反苏反共;美国驻新疆领事馆在新疆从事间谍活动和分裂活动.  相似文献   
89.
充分利用“军卫一号”(军队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工程建立适用于本馆特色的图书馆网络系统,建立文献检索系统,为图书馆逐步走向文献信息检索、业务管理方面打下基础。“军卫一号”工程的网络环境为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提供了数字化技术支持平台,也为数据库CHKD数据库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军队医院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互创造了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90.
沙俄于彼得一世时期以攫取黄金为目的图谋占领西藏,继而从19世界后半叶到20世纪初,以"科学考察"和宗教渗透等手段,刺探西藏军事、政治情报,拉拢西藏内部上层,煽动民族分裂情绪;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苏俄努力与西藏保持联系,直至斯大林时期转向支持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西藏;1959年西藏发生叛乱,赫鲁晓夫对中国政府的西藏政策表示不满;自中苏关系非正常到苏联解体,苏联多次邀请达赖喇嘛访苏;90年代,俄罗斯在正式外交上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与西藏问题保持距离,在非正式外交方面利用佛教徒及其相关组织努力加紧在宗教和文化方面与西藏流亡政府上层、特别是达赖喇嘛保持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