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324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824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苏轼在文学的许多方面都有开创,这种拓新精神同样体现在他对咏物词的创作中。苏轼的咏物词在继承传统之外,还将自己的身世和独特的精神气质注入其中,开创了咏物词的新局面,不仅丰富了咏物词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苏轼饮食诗可分为两类:饮食行为诗、饮食题材诗。后者客观描写饮食,有的托物兴感、饮食成为感情纽带;有的幽默诙谐,充满了生活情趣;有的借助典故来发表议论,同时也不妨碍寄情于饮食之中;有的展现出如风俗画般的特色饮食,清新风雅。  相似文献   
83.
霍建波  黄镇 《社科纵横》2010,25(8):98-100
本文选取苏轼具有代表性的隐逸词来分析其隐逸思想的发展历程,并对苏轼隐逸思想和宋代隐逸文化做了分析。文章阐述了苏轼"以儒治世、以佛静心、以道修身"的思想特点,说明宋代隐逸文化已经内化为人的心理需求,宋代文人更看重人内心的解脱与超越,这是对前代隐逸思想的继承和突破。  相似文献   
84.
李曾伯为南宋后期的名臣重将,也是一位重要词人,今存词七卷,计二百余首。其词不屑作莺娇燕呢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然身后事迹几近淹没,今据其文集及相关史料,编排其行年、交游及著述情况,以为知人论世之助。  相似文献   
85.
徐建芳 《晋阳学刊》2013,(6):138-140
苏轼认为“韵”这一审美范畴的本质属性包括4个方面:一、具有超尘绝俗、萧散筒远的风致;二、具有余味无穷的言外之意;三、蕴涵有高雅的承平气象;四、以筒古澹泊的形式表现秾妍至味的内容.“韵”于文艺作品的意义主要在于:一、“韵”是决定文艺作品是否具有流传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二、“韵”是区分“士人画”与“画工画”的重要分水岭.而作家要想创作出富有高韵的作品,必须有深厚广博的学识积淀和超尘脱俗、淡泊虚静的人品修养.  相似文献   
86.
中国古代文学中表现出来的悲剧意识,可以分为先秦至中唐前后的生命悲剧意识、中唐以后至明中叶的价值悲剧意识和明中叶以后至清代的冲突悲剧意识三个阶段。以苏轼为代表的价值悲剧意识的特质是在明确地认识到文人的悲剧性定位后对这种悲剧意识进行审美超越,并在超越中建构具有新的合理性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87.
在贬谪岭南六年多的时间里,苏轼仍以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对岭南的佛道文化、旅游文化、饮食卫生文化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加以吸收、改造、传播或建设,既在逆境中调节了自己的身心,也传承了先贤的文化精神,成为北宋时期贬谪岭南造福岭南最著名的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88.
潮汕历史上唯一文状元林大钦,以其策论而显名于明嘉靖年间。他才华横溢,平生追求治国平天下的忧国忧民济苍生的政治理想。历代学者多有论及其策论有似于宋之苏轼。本文拟就此问题,结合林大钦的仕途实际和人生追求,比较论述其同异,借以对林大钦的策论成就、政治追求,以及因其夭折而抑郁,从而导致英年旱逝的心路历程,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9.
明月在心头     
《炎黄世界》2011,(6):67-67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限,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似文献   
90.
金代文学在继承北宋文学方面与南宋同,但取向不同。苏学北盛是以女真统治文化为主导的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双向交流的产物,优势互补对金代文学雄健特色的形成作用重大。苏学北盛对于了解金人在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的文化心理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