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6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546篇
人才学   21篇
丛书文集   156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640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民族论坛》2012,(11):51-52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银饰是苗族人世代的伴侣,很多苗民以银为美,以银为富。逢年过节、婚娶大事、赶集待客,苗族人都会盛装出场,戴满银饰,环佩叮当,自成一景。当然,钟爱银饰并擅于制作银饰的,并非只有苗族人,很多侗族人、彝族人等也十分喜爱穿戴银饰,他们中也不乏锻制银饰的能工巧匠。  相似文献   
132.
“我要让大家都知道、了解绥宁苗族插绣,要让这项祖辈们留下的古老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是绥宁县苗族插绣传承人阳俐春一直以来的心愿。9月9日,我们来到阳俐春家中拜访。已经72岁的她一边在准备插绣作品,一边兴高采烈地与我们聊着苗族插绣这门技艺。她说,  相似文献   
133.
本文从运作模式、文化媒介、科技角度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体性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熟于传统农业社会,是在人与生存环境密切互动的基础上,以身体为媒介,以技艺(能)、行为作为外在形态表现的高度复杂、熟练、杰出的经验性文化形式,这决定了师徒间的口传心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134.
天下吕洞山     
<正>天下吕洞?以这样一种口气定位一个小小的地以山名的行政区域,似乎狂了点,我很纠结。但想想它的物殷俗阜,想想它的藏神纳奇,便坦然释怀起来。位于保靖南部的吕洞山区,面积300多平方公里,辖夯沙、葫芦、水田河三个乡镇。像任何一个大山区一样,一岭岭山脉在这里蜿蜒逶  相似文献   
135.
文章通过对川南苗族丧葬仪式的田野考察分析认为,丧葬仪式是川南苗族建构其民族价值精神的重要途径,具有传递社群价值意识、修正个体价值意识、整合民族价值精神的功能。但是,由于传统与现代时间观的冲突、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空间距离的变化、核心家庭的转移等原因,川南苗族丧葬仪式的社群价值建构功能逐渐削弱。川南苗族唯有打破时空的限制,提炼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并传递到实际的生活情境,才能使苗族的传统文化、原始价值精神得以蜕变再生。  相似文献   
136.
我国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而少数民族饰品则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其具有优美的图案、生动的造型,又将中国人民质朴的古老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民族服饰、饰品大多具有独特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无一不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充分展示了各个不同少数民族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少数民族饰品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不同民族人民原始意念的深刻表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现代时装设计领域中都引入了民族文化,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本文就以云南省苗族为例,针对现代饰品设计中少数民族元素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7.
盘瓠传说是主要分布于苗族、瑶族、畲族等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族源神话,在正史、方志、文人笔记等文本中皆有反映,体现了华夏族对南方蛮族的表述与认知。但作为少数民族,在以汉族为主流话语权的历史时期,苗族、瑶族、畲族先民通过自身的话语以神话塑造自己的祖先形象,成为信仰。从盘瓠传说中,我们看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多民族多面向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及人们共同体的整合与分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8.
壮族织锦技艺主要包括壮锦、绣球等编织技艺. 壮族织锦技艺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壮族地区就已经产生了"细者宜暑,柔熟者可御寒"的峒布".  相似文献   
139.
该报告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老、泰、越苗族/蒙人传统服饰制作技艺传承”国际研习班的主要内容,分别包括举办本次研习班的意义和目的,培训讲座和田野考察两个阶段的详情,以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外专家学者和民间艺人讨论通过的倡议书。研习班所传达的信息表明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已引起了国际组织和中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0.
新诗技艺之“技艺”一词在诗人和诗歌评论家之间、新诗和古典诗词之间使用的方式和所指的含义显然不同。诗人是从发生学角度使用技艺;诗歌评论家是从阐释学角度使用技艺——在一部已经完成的作品中,辨认、分析、归纳作品中体现的作者使用、组织材料的特殊方式的痕迹,那些有个人个性特征的巧妙方式,并对其作出阐释。古典诗词中的技艺是在公共规则之下的个人竞技发明,而新诗技艺是潜含在个人的诗歌美学与观念之中。新诗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一套明确的形式规则,因此也就没有这规则之下才能形成的一套明确的技艺。诗歌技艺是一个中性的技术性范畴,是客观的工具,不涉及价值判断,不同的人可以使用同样的诗歌技艺为自己的诗歌意识形态服务。诗艺就像武器装备一样,是工具。但如果更深一步地分析,会发现技艺的公共属性和技艺的独立属性并非这么绝对,并非没有其限度。新诗技艺重在结构与形式的发明与想象,对内容的审查;诗艺又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同时是个性与风格的体现。技艺并非脱离内容,而是在表达内容的压力之下的发现或发明,技艺也是来自于对生活与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