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3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1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276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21.
王霞 《现代妇女》2014,(7):302-302
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一部反映北京人力车夫苦难生活的经典著作。从祥子的踏实肯干,一心一意为生活苦奔,到最后希望破灭,自甘堕落,逐渐被周围环境同化,成为这城市丑暗面的一角,可以看到作为社会底层的劳苦车夫最终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骆驼祥子》从祥子的视角描绘了在苦难中挣扎的人力车夫,反映出了人力车夫文化的种种。本文结合老舍的这部作品,对人力车夫文化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22.
本文评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一书指出该书具有创意新颖、框架完整、史料丰实和评述得体等四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423.
托妮.莫里森对自己的定位是“黑人女性作家”,她多年来也始终围绕着种族与性别这两大主题进行着女性主义书写。在她的八部小说中有七部以女性为主角,而在仅有的一部以男性为主角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女性人物的形象同样丰满突出。这样看来,读莫里森的小说就仿佛是在看一幕幕黑人女性成长的悲剧。其实,在莫里森的小说中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在性别与种族的双重压迫之下黑人女性踏上了一条自我追寻之路。莫里森的八部小说围绕着影响黑人女性一生的几大主题因素(美丽、友情、家庭、爱情、母爱、嫉妒、疗伤、女人间的争斗)展开,表现了黑人女性的苦难与救赎。  相似文献   
424.
广西作家鬼子,以底层的苦难叙事为其文学书写的内在核心,他的小说无论于故事设置层面还是在话语讲述层面,在底层叙事中,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从其叙述苦难的方式、追问苦难的根源以及人物承受苦难的方式等方面,探讨了鬼子小说的苦难意识。  相似文献   
425.
杂文创作在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但是理论研究较为贫乏.本文从杂文的概念、功能、创作主体、审美机制、艺术特点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古代杂文的理论研究做了简要的回顾和评析.  相似文献   
426.
<正>这段时间,一个曾经沧桑的名字被再度提起这是一个地缘性商人群体。他们不怕苦、敢冒险、敢为天下先、求实而乐于探索,他们曾以强烈的创业精神与杰出的经营能力抒写了中国商业史上的百年辉煌,如今却黯然失色。他们曾呼风唤雨,左右东亚经济,成为中国商人精神的载体,如今却还原为寻觅与复兴。  相似文献   
427.
不同于其他题材的电影,“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承担着更多的历史责任,要以承认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为前提来进行艺术的审美建构,兼顾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要重视历史中个体的生命体验的表现和传达,怀着温情去书写人的历史与人的记忆,以过去的人的生命体验去触动、感染现代人的生命体验。“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需要在审美标准与道德标准之间取得平衡,避免消费苦难、消费暴力,符合基本的道德和价值判断,弘扬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认同感,建构不能忘却的民族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428.
中国现代黄河诗歌中的苦难抒情,主要集中在20世纪初期至中期,苦难在这一时期显现出复杂的面貌。一方面,黄河泛滥使黄河流域内人民的生存和生产受到威胁,另一方面,民族战争和阶级压迫使底层民众的生活更加艰辛。代表诗人葛葆桢目睹黄河灾害后,悲愤诘问咆哮的黄河;郭沫若聚焦战争中的黄河,借黄河与扬子江对话狂呼战斗;艾青浸染着土地的忧郁,用火热的心消溶着北方人民的苦难。三位歌者诗歌中的苦难抒情,最终落在对光明的执著,以及对扫除苦难的力的期盼上,其中涌动着具有生命活力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29.
史铁生的小说贯穿着他对人生苦难、价值信仰问题的思考。他的小说经常围绕着"残疾"命题展开,他从个人残疾的苦难中挣脱出来,在对个人命运的不断反思与追问中努力解答个体价值依靠问题,从而由"个体残疾"的思考上升到对人类存在、人性深处"广义残疾"的考察,并最终走向"过程神学"的阐扬。尽管他仍然面临着信仰的内在矛盾,但他的个性立场还是为我们对精神与信仰的反思及重建指出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430.
当今中国文学中对苦难主题的表现有着十分丰富复杂的蕴涵,其中迟子建的苦难书写由于在对苦难进行揭示批判的同时写出了温情脉脉的诗意生存,更显真实可感的生命活力。通过分析迟子建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小说代表作可见,作家笔下的温情和诗意并不是对残酷现实的软弱回避或者简单的诗情画意,恰恰表现了作家的人性关怀和写作伦理。人文伤怀是迟子建作品自始至终流淌的温泉,它是作家苦难书写的主题和精神,也是其充满本真和纯美的语言艺术气质;是作家的审美取向和写作信念,也是各种抗争和批判的心灵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