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4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66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420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亚里士多德的“同一律”是人们进行正常逻辑思维的十分重要的基本规范,在认识史上起了重大作用。但其躲开矛盾,回避万事万物有异、是异、多异的僵死空洞教条方法,在历史上害处甚多,更不相应今日科技水平与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黑格尔辩证逻辑以“一同二异律”弥补了“同一律”在“异”上的缺陷,但其只重矛盾、对立,忽视事物现象的多元多极多异及协同平衡。“同一多异律”从“逻辑是发展的”出发,改善发展了前两律,立一新律以应时代之需。  相似文献   
542.
五四小说文体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代是文体自觉的时代。“杂异”是五四小说文体独特的审美形态。这种小说文体的建构,蕴含着颇为典型的文化精神和试验意义,深刻反映了中国文学、文体发展的内在要求。五四“杂异”体小说。为传统小说的现代化,为中国小说的世界化,所尽的那一份历史责任,是功不可没的,也是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543.
情境视角下从众与反从众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代祺  周庭锐  胡培 《管理科学》2007,20(4):38-47
在情境理论的框架下,从情境与个体特质交互的角度出发,分析消费者在使用的产品与他人过于相异(异太过)、过于相似(同太过)两类特殊情境中的心理过程,解释不同自尊水平的消费者从众、反从众的内在机理.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情境模拟实验法,结果表明异太过和同太过情境将导致青少年产生认知失调,而且自尊水平不同的青少年减少认知失调的策略不同.在异太过情境下,高自尊的青少年倾向于采用回避机制减少认知失调,从而出现反从众行为;低自尊的青少年倾向于采用面对机制减少认知失调,从而出现从众行为.在同太过情境下,无论高、低自尊的青少年都倾向于采用回避机制减少认知失调,从而呈现从众行为.  相似文献   
544.
清儒万希槐撰《十三经证异》八十卷,将唐以前经史诸子、小学要籍、类书政典及汉魏六朝隋唐古注古疏中所引经典异文广搜博辑,逐经逐篇逐句排纂,并加按断考证。其引群书以证群经,囊括了本校、对校、他校、理校之法,而尤以他校为特色。该书兼具学术著作和工具书性质,征引宏富,体例详当,对异文的考订涉及本字借字、异字俗字、衍脱讹倒、古文今文及史料异同等诸多类型。这对于考察写本时代经典古本的面貌及流变,对经典文字校正和训诂阐释,对研究汉字形音义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至今仍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45.
阎真《活着之上》因为对中国大学与社会生存失范状态的峻切书写,成为2015年当代文学界热门话题。从基因同异创化论与文学生存论视角,对《活着之上》所写的主题与人物作出分析,指出中国人近代以来面临新的历史境遇与资源竞争对象,竞争激化,造成了生存失范的文化历史境况。聂致远、蒙天舒等不仅是中国大学教师生存困境的体现者,更是整个中国当代社会的代表性人物,对于他们的叙述、虚构凸显了中国部分知识分子生存真实。  相似文献   
546.
公元793年(唐贞元九年),南诏异牟寻三道遣使入唐,其后南诏与唐、吐蕃关系出现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汉文史志《新唐书》、《云南志》等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虽有记载,其材料也极有价值,但明显存在一些舛误,所记三道遣使中的几个基本问题的内容也相互抵牾。分析相关史志所记及三方当时的情况与关系,可见:向唐中央政府及唐德宗提出背蕃归唐的要求与条件,是南诏三道遣使的重要目的之一;此次重大行动时间的确定,则与南诏、唐、吐蕃三方情况的变化及关系互动有关。  相似文献   
547.
纳西族的《神路图》、长沙马王堆汉墓画幡和元代藏式缂丝作品《大威德金刚曼荼罗》虽然分属不同的时代、民族、地域与文化,但在空间的谋划布局上却极具可比性,在彰显东方古代社会关于"灵魂"、"秩序"等信念的认识方面也殊途同归,实际上是构想了一个和今世相对的异质空间,即"异托邦"。借助福柯空间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图像艺术超越时空、族群和文化的特征,可以解释其何以能具有所谓的后现代特征,并探索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表现规律。  相似文献   
548.
本文着重探讨毛诗与三家诗用字差异及其原因.认为差异主要表现为通用字的不同、假借字与本字的不同、异体字的不同、古字与今字的不同,而诸种“不同”主要由于同一时代同一文字在写法上的不同所致,很少由于时间迁移造成同一文字的变化所致,因而四家诗文字基本上无古文与今文之别.毛诗号称“古文”是因为后人对它的解释有别于对三家诗的解释.毛诗与三家诗的文字差异体现出民间《诗》与官方《诗》的区别.毛诗多假借字应是一种缺陷,三家许多用正字则反映出时代要求,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549.
“汉语方言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应该以词汇、语法为重点。”本文在全面调查分析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的基础上,总结出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具有七大特点:一、沉积着奇特的析音词;二、产生了丰富的语缀词;三、镶嵌着多样的重叠词;四、点缀着新颖的异序词;五、创造了多彩的特色词;六、继承了诸多的古语词;七、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调查研究内蒙方言词汇,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不仅有助于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也有助于汉语史和民族史的深入研究,更有助于语文教学和普通话的推广。  相似文献   
5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