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1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376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58篇
人才学   47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861篇
理论方法论   150篇
综合类   2431篇
社会学   333篇
统计学   11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在"多"与"变"的时代,伦理道德何处是家园?必须寻找"多"中之"一"、"变"中之"不变"。其关键词有二:"精神"与"形态";理念是"回归‘精神’","皈依‘形态’";理论假设是建构"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现代伦理学理论,不外三种形态,伦—理形态,道—德形态,伦理—道德形态,其理想类型是"伦理道德一体,伦理优先"的精神哲学形态。20世纪的文明觉悟的本质,不是"伦理觉悟",道德觉悟,而是在伦理回归中的"伦理—道德觉悟"。个体生命世界、社会生活世界、伦理学理论内在"精神哲学"的"形态"同一性。现代理论体系中"伦理学"与"道德哲学"不只是两种话语表达,而且代表着两种不同传统和"伦理"与"道德"的两种不同"形态"取向,应当在"精神哲学"的理念和理论中加以统摄和整合。人类文明的终极问题,包括"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与"人应当如何生活"的道德问题,其中"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历史与逻辑地具有优先地位。"精神"及其"形态",具体地说,伦理形态,道德形态,伦理—道德形态,就是精神世界、生活世界和现代伦理学理论中的"多"中之"一","变"中之"不变",是伦理道德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32.
索恩—雷特尔试图给康德认识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答案,他提出,商品交换中发生的现实抽象的价值关系才是康德先天观念综合的真正缘起。在商品交换的现实抽象中出现了与纯粹知性发生相同的情形。因为现实抽象中出现的形式同一性不是由交换主体自觉发动的,社会综合的生成恰恰在他们之外。这样,在商品生产社会中,先天观念构架中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校准机制,也就是康德先天观念综合所生成的知性统觉机制,从现实基础上看恰恰是交换中发生作用的相互居有关系的间接结果。正是这种在社会生活发生的"第二自然"——个人之外自发生成的现实抽象构成了康德先天观念综合和思维抽象逻辑统摄的秘密。  相似文献   
233.
水是生命之源,有水乃有生命,江川湖海是水之大者。作为圣人兼智者的孔子,对水情有独钟。智者乐水,他在静水流深中看见智慧;吾与点也,他在暮春沂水中发现诗意;逝者如斯,盈科后进,他在逝水中发现时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以文化为寄托的生命在黄河边万念俱寂,他发现这是死亡之水;美哉水洋洋乎,吾不济之命也夫,此命运所不容己者,此是命运之水;乘桴浮于海,大海是向他允诺的敞开之域,然而,他只是一笑了之。"临流兴怀"是孔子涌现自我真实生命的方式之一,一个至情至性的孔子在江川湖海中现身,他即凡而圣,即圣而凡。  相似文献   
234.
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目前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社会对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质量可靠,经久耐用,外观美观。为此,在当前施工中如何克服水泥混凝土裂缝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本文将对水泥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35.
我们必须承认贫困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评价社会贫富经济水平的标准,是因国家的不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种差异还可能出现在不同的社会团体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内.与水有关的指标可以被用来定义贫富程度,这种定义方法涉及界定什么以及如何界定,而且在宏观和微观的分析中,这种定义方法会由于对人口的社会阶级和分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标准,所以还有待对贫困的指标进一步界定.  相似文献   
236.
王继霞 《阴山学刊》2009,22(2):27-31,60
“水”、“月”、“死亡”是新时期以来回族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象征意象。它们不仅渗透着华夏民族共有的审美情感,而且从本质上寄寓着回族人民独特的民族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37.
曾凡 《学术论坛》2008,31(2):24-28
鲧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失败的治水英雄,当他的神话被历史化之后,就被戴上了"凶恶"的面具.文章从屈原<天同>的疑问出发,力图从水文化的角度探寻鲧治水的历史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238.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五篇.<外物>全篇结构缜密,各章照应精妙.郭象的篡改误断和曲解妄释,导致旧庄学认为<外物>"杂引博喻""文义不相属""颇琐碎",实属错失佳篇的严重误读.  相似文献   
239.
"精神超越"、"实践批判"与"话语沟通"是哲学的三大范式。它们分别维系于人的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或方面,即"意识"、"语言"和"实践"。随着人的活动的历史性展开,这三个范式在西方次第出现,呈现为替代性的关系。但是,着眼于中国和当代世界,这三个范式其实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并且,随着它们的相互作用与贯通,将重新建构为更具包容性与解释力的"生命—文化"范式。"生命—文化"范式既立足于人的肉体生命,又主张通过生命的对象性活动而不断地自我分化与整合,不断地实现人文化成;而以生命—文化在其相互转换中分化开来并彼此关联的"个体"、"共同体"、"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四重"形态和维度,思考并对待所有的问题,是其基本的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240.
水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之精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关于水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精华.中国古代关于水的哲学思想无论是在理论论述方面之丰,还是在实践影响方面之久,都是其他自然科学所不能比的;中国古代关于水的哲学思想之丰富,把水上升到哲学高度加以概括,此方面论述之丰,是古代对其他任何自然现象的论述都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