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20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102篇
管理学   224篇
劳动科学   28篇
民族学   484篇
人才学   267篇
丛书文集   2591篇
理论方法论   419篇
综合类   13005篇
社会学   1334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378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685篇
  2014年   1422篇
  2013年   1181篇
  2012年   1357篇
  2011年   1625篇
  2010年   1462篇
  2009年   1392篇
  2008年   1442篇
  2007年   1175篇
  2006年   886篇
  2005年   723篇
  2004年   621篇
  2003年   501篇
  2002年   499篇
  2001年   352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1.
词汇研究新趋势与英汉词汇对比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0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现代语言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词汇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适应词汇研究的新趋势,现代英汉词汇对比研究应突破传统的窠臼,找准确有可比性的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显示现代哲学、现代语言学、现代语义学和数理语言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212.
IPv4与IPv6的技术比较和过渡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IPv4相比,IPv6有许多优点,在互联网全部采用IPv6之前,显然会存在一个IPv4和IPv6共存和相互通信的过渡期。在过渡期间,必须要有一整套强有力的、灵活的IPv4到IPv6的过渡机制。本文对IPv4与IPv6的技术以及目前各种过渡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13.
在医学人文教育重视医学技术的同时兼顾生命文化的现况下,课题组提出通过导读、讲授、讨论疾痛主题英语文学的方法改善医学本科教育中感受力割离的窘况。通过遴选兼顾文类与主题、注重文本内涵普惠性的疾痛主题英语文学文本,编订了涵盖九个疾痛类型的二十四篇文学选读,并创设了具有“突出身份担当”、“重视双重倾听”、“构筑正向情绪”三大功能的导问,帮助医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时更好地营建具有理性实践力的“介入意识”。  相似文献   
214.
汉代“鼓吹”与“骑吹”的区别是乐府学史上的疑难问题。以出土汉代画像材料为证,“鼓吹”与“骑吹”之所以容易混淆,主要在于它们都以骑载的方式用于道路。骑载“鼓吹”与“骑吹”的区别,应该主要在于前者必须有鼓有吹,而后者则是有吹无鼓。“骑吹”可以视作低配版的骑载“鼓吹”。“骑吹”的出现与骑载“鼓吹”的表演难度有关。  相似文献   
215.
外宣翻译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的外宣翻译成为了文学、文化、翻译及媒体界讨论的热点.巴赫金的思想对当代人文学科有着重要的影响.梳理巴赫金的主体间性、对话性和积极接受思想,结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案例,阐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身份确定问题、对外翻译中的对话性问题以及读者的积极接受问题.巴赫金的思想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一条在对话中传播,在交往中构筑主体间的意义地带的可借鉴之路.  相似文献   
216.
学界对外来译者沙博理在华翻译生涯大致区分了三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十七年、"文革"十年、新时期二十六年.这一时间上的区分使得学界对沙博理的研究更具像化.从译者对源语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取舍、自我身份构建出发,以沙博理翻译生涯第二个阶段为个案研究对象,厘清特殊时期国家强权意识形态下译者意志的彰显,从而为"文革"时期外来译者在华翻译活动的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沙博理"一人三体"的翻译模式,能够对现阶段中国文化"走出去"起到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17.
动荡不安的17世纪英国社会激发了文人的创造力,从意大利引进的十四行诗在这个时期的英国诗人手里得到了创造性的使用,其中的佼佼者便是约翰·弥尔顿。首先对弥尔顿所创作的英语十四行诗进行梳理,然后对其中八首富含政治内容的诗作进行分析并对诗人于英语十四行诗的贡献作出评价,最后以最具代表性的三首十四行诗为例对弥尔顿的创新与贡献进行论证。弥尔顿对英语十四行诗的创新与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题材的拓展,结构的创新和韵式的灵活处理。前者与时代氛围相关联,后两者则是诗人深厚古典语言文化功底的自然表现。  相似文献   
218.
美国本土裔作家琳达·霍根的代表作《卑劣的灵魂》从美国白人与印第安人两个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出发,揭露了美国白人的环境非正义行为给印第安人带来的环境和精神上的双重危机。通过讲述各种环境种族主义行为及其印第安人与此反抗的各种措施,霍根积极地为印第安群体发声,呼吁并寻求环境和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219.
庄子在《齐物论》中首先通过证伪逻辑的论证,指出了公孙龙《指物论》《白马论》中论证逻辑的缺陷,还反驳了名家的"坚白之辩"和"名实之辩"。在此基础上,庄子进一步对名家的世界图景的建构方式提出了质疑,指出:通过分析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建构概念化的世界不可避免地会陷入认识的悖论;最后,庄子论证了"知通为一"以达"天籁"的认识论理想。  相似文献   
2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