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20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102篇
管理学   224篇
劳动科学   28篇
民族学   484篇
人才学   267篇
丛书文集   2591篇
理论方法论   419篇
综合类   13005篇
社会学   1334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378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685篇
  2014年   1422篇
  2013年   1181篇
  2012年   1357篇
  2011年   1625篇
  2010年   1462篇
  2009年   1392篇
  2008年   1442篇
  2007年   1175篇
  2006年   886篇
  2005年   723篇
  2004年   621篇
  2003年   501篇
  2002年   499篇
  2001年   352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功能主义的翻译理论将关注点辐射到了原作以外的译作以及译语读者,突出了译者在调节原语作者和译语读者之间关系上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图运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中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原语文本类型和译文目的角度为出发点,以汉诗英译实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为例提出了对于汉诗英译批评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22.
在功能文体学视角下,探讨语言变异的文体功能及其翻译策略。语言变异有两种典型的形式,即非标准化语言和非语法化语言,它们不仅出现在语音、文字层面,而且还出现在词汇、语法、语义甚至语域等层面,在语篇中具有文体功能。对于语言变异的翻译,应根据语境理论确定翻译原则和策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尽量使原文情景语境中具有文体功能的语言变异在译文情景语境中发挥相同或相似的功能,从而传达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根据不同的语境,可采取直译、异化、转换、变换和舍弃等翻译方法,以传达原文的文体功能,保持译文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923.
翻译的本体界定和解释性转向是翻译研究成为真正科学理论的根本条件。长期以来,学界围绕翻译学科地位的争议大多源于这两个条件的缺失。雅克不逊在"差异中的等价"基础上提出的翻译本体说和斯坦纳的拓扑翻译论提供了重要启示。斯坦纳把翻译视为"变换中的不变性",无疑抓住了翻译本体的拓扑变换性实质。而从认知语言学和认知科学近期的研究看,语言的拓扑变换性不是拓扑数学观念的简单移植,而是语言的本质特征。在认知识解意义上来认识和界定语言的拓扑性是通向翻译本体理论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924.
对等原则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翻译是否能真正实现对等是当前翻译研究的热点。但是等值翻译不是绝对的,而只能是相对的、近似的。运用关联理论从三个方面分析对等原则,从而论述了对等原则的局限性。首先,对等原则视角下的翻译本质即“二元论”无法解释翻译的“交际性”特征;其次,翻译是一种语际转换活动,由于文化的不同,势必存在翻译上的“缺省”现象,从而使得翻译无法实现完全对等;最后,对等原则认为翻译是静态的,因而无法解释翻译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925.
语篇(discourse)的构成要旨是符合语法规范,层次清楚,语义连贯且语句之间衔接得当。语篇中语义性衔接手段的运用是语篇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作为语法衔接手段之一的照应衔接在语篇衔接手段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旨在围绕英汉两种语言语篇中照应衔接手段的差异进行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926.
功能文体学与风格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先阐述了风格翻译的重要性及功能文体学的风格观,后从前景化文体观的语境、多元、多层次三个方面,分析了功能文体学运用于小说风格翻译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27.
"原始人类在洞壁和陶器上固定了一个形象,不是为了固定这形象的对应自然物,而是在这一自然物中发现了富有创造力的意义"(卢辅圣,1990:141)。诗歌中的意象亦然。作为诗歌翻译者,不仅要领会作者的创造力,还要有自己的意象重组并表现出个人的创造力。译者的主体性并没有绝对的自由,创造性也是基于原作,但创造性主体地位既不同于主体性,也不等同于创造性,而是在原作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最理想的传神效果。从"人是一切行为的尺度"谈起,探讨诗歌翻译者的创造性主体地位并论证译者就是诗歌翻译的标准。  相似文献   
928.
翻译批评以翻译标准为指导,应尽可能做到客观、科学和公正。然而,由于翻译标准并不统一,翻译批评原则的确立和选择往往带有批评者的个人主观色彩,导致在具体操作中很大程度上无法使翻译批评做到客观、科学和公正。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译文要帮助实现这一过程,译者在译文中就应隐身幕后,避免干扰、影响读者与原作者的交流。译者隐形这一指标比较具体,便于从功能性、分析性和对比性批评等角度对译文作分析、评价。译者隐形作为文学翻译批评的一个尺度,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从翻译批评的方法论尺度衡量,译者隐形这一指标可使翻译批评标准比较客观。  相似文献   
929.
文学翻译比较灵活,是翻译研究领域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传统的研究者一般从形式语义学理论角度研究翻译现象,而文章尝试从认知语法的射体一界标理论角度来探讨文学翻译现象。通过阐述该理论的内涵、英汉和汉英翻译中存在的一词多译的原因,提出射体一界标理论可以应用到文学翻译研究中,并进一步地探讨了把该理论应用到文学翻译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930.
文章主要探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在翻译批评中的应用。文章通过对《一件小事》及其两种译本的及物性分析,论证了及物性理论应用于翻译批评,可以增加翻译批评的客观性和系统性。研究还显示:译文尽量遵循原文的及物性过程模式,是完整传递原文意义,再现原文语言力量和表达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