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17篇 |
免费 | 92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27篇 |
劳动科学 | 30篇 |
民族学 | 83篇 |
人才学 | 131篇 |
人口学 | 8篇 |
丛书文集 | 1293篇 |
理论方法论 | 320篇 |
综合类 | 2646篇 |
社会学 | 461篇 |
统计学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91篇 |
2020年 | 85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122篇 |
2015年 | 149篇 |
2014年 | 330篇 |
2013年 | 336篇 |
2012年 | 368篇 |
2011年 | 425篇 |
2010年 | 396篇 |
2009年 | 389篇 |
2008年 | 439篇 |
2007年 | 336篇 |
2006年 | 228篇 |
2005年 | 225篇 |
2004年 | 194篇 |
2003年 | 195篇 |
2002年 | 154篇 |
2001年 | 171篇 |
2000年 | 107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翻译研究英国议会有关历史文献,看到《烟台条约》签订之后,威妥玛和奕訢、左宗棠就鸦片税厘征收问题通过外交照会和信函进行交涉,最终促成了《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的签订,使中国的经济主权又一次受到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52.
2泄纪二三十年代,钱基博在写作系列文学史论著时.首先思考的问题是,"文学史"书写关注的核心是什么:文学史、文学、文之间的关系如何.钱氏指出,近现代学科体系中的"文学史"与中国学术传统中的"文苑传"存在根本区别:传统的"文苑传"以生产文学作品的"人"为中心,"文学史"则以知识本身为核心,关注的是"文"这一类知识.钱基博还从理论上探讨了文学的本体、"文学史"的书写范式等问题.钱基博结合中国学术传统中的相关概念,将现代"文学"学科分为三个层面:文--零散的知识,"文学"--"文"这一类知识的谱系归属."文学史"--"文"及"文学"等构建起来的知识统系.由此,钱基博清楚地厘定了"文学"学科的研究本体及"文学史"关注的主体.对现代"文学"学科的生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3.
“我们学校的学术水平在英国不是第一。这一点。我很高兴。这表明他们不是一心钻研学术而不顾自己其他方面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人格健全的人才。其次才是他们的学术能力。”这是在北京召开的中英校长论坛会上,英国伊顿公学校长托尼·里特所说的一番话。为自己学校的学术水平不是全国第一而高兴,出自英国最著名学校一伊顿公学校长之口。该学校追求的目标,并非是学术至上,而是人格至上。英国伊顿公学校培养的是成千上万个“人格健全的人才”也就是说“先做人再做文”。 相似文献
54.
与时下流行的普遍具有宏大体系建构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相比,陈子善先生的文学史书写确实显得有些"另类",或者借用他新近出版的《边缘识小》一书的"边缘"二字概括,可能更为精当。他说:"我所讨论的,并非文学史上的‘宏大叙事’,并非当下学界关注的具有理论深度的中心论题,只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些并不重大的具体问题,只是我个人感兴趣的自以为有点意思甚至比较好玩的人、书、事, 相似文献
55.
老舍作品中的英国人形象描写并不是一般小说意义上的人物形象,其深层所表达的文化信息非常丰富,作家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热情,通过英国人文学形象,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界对域外的想象,并且以外国人形象观照中国人的劣根性,旨在改造国民性。 相似文献
56.
ZHANG Liang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5)
作为理论的"文化唯物主义"是汤普森在探索马克思主义英国化过程中,基于自己对斯大林主义的批判反思和历史研究实践,形成的一种主要适用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作为范式的"文化唯物主义"是奠基在"自下而上"的观察视角、"人民历史"观念和超越资本主义的乌托邦议程这三个支撑点上的,它具有两种基本作用:真实的经验整体的倾听和再创造;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57.
黄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1)
在人类历史文化中,文学史也许是一种最不真诚的历史现象。它通过对文学观念的泛化理解,努力把人类历史上的诸多文化现象或样式纳入文学史范畴。从而营造出一个被充分“放大”了的繁荣的文学历史,给世人虚拟了一个辉煌的文学史形象。如果从读者的角度(亦即社会文学生活的角度)去认识文学的历史形象,则不难看出,在人类文学的绝大部分历史过程中,人们的文学生活是贫乏和萧条的,社会的文学资源也是短缺的。所以,我们的文学史应当把文学的历史真相告诉读者,而不应当遮遮掩掩或虚构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58.
59.
中世纪英国宪政史研究的新理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民大学孟广林教授与英国约克大学M.阿莫诺教授就如何研究中世纪英国宪政史进行了学术对话,在不少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基本共识:应当肯定斯塔布斯及其“牛津学派”的杰出学术贡献,但也须克服其“宪政主义”历史观的局限性;要重视依据“政治社会”这一新概念,来深化对政治群体与政治冲突的研究;“王在法下”的确是当时流行的政治观念,但国王是否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则是由王权与王国政治群体之间的力量对比所决定的,所谓的“兰加斯特宪政主义”并不存在;在这一研究领域,新历史主义、中西历史比较等新方法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0.
《阅读与作文》2007,(6):12-12
这是一组动物寓言。寓言的功能,就是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惩恶扬善,引人深思。
第一个故事中,不愿混吃等死的小猪,又一次拯救了自我。为什么说又一次?因为这个故事让人联想到英国作家E·B·怀特的名著《夏洛的网》,那是一个极其温馨感人的经典童话:农场里一只名叫威伯的小猪害怕被宰杀,一只名叫夏洛的蜘蛛利用在网上织字的办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小猪威伯成了闪亮的明星,也成了儿童故事著作中的文学形象。而在这个寓言中,这头无名小猪不认识威伯,也没有蜘蛛之类的来帮忙,但他无师自通,以跳舞来拯救自己。这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不自由,毋宁死。
第二个故事中,一贯聪明机灵的青蛙,这次却惹得我们大笑。
两篇寓言两种风格,不论哪种风格,寓言的最终目的,都应该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主题”来,让真善美闪闪发光,伪冒假劣无处遁形![编者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