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9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116篇
管理学   216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20篇
人才学   160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3196篇
理论方法论   519篇
综合类   7771篇
社会学   779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749篇
  2013年   652篇
  2012年   742篇
  2011年   1000篇
  2010年   1040篇
  2009年   962篇
  2008年   1100篇
  2007年   809篇
  2006年   667篇
  2005年   711篇
  2004年   677篇
  2003年   510篇
  2002年   432篇
  2001年   431篇
  2000年   345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美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霍桑的成功之作《红字》是世界文坛的一朵奇葩。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象征手法在其作品中的运用最为突出,将常人感受不到或难以感受的细微之处,写得栩栩灵动。它不仅仅注重外在事物的表面描写,而且更注重对现实事件作更深刻更本质的开拓与展现。  相似文献   
992.
吴惠敏 《江淮论坛》2001,1(6):103-106
本文从外在特征、内在结构以及整体风貌三个层面 ,逐一剖析了契诃夫小说的叙事艺术。指出“重复”与“对白”的叙事方式、淡化故事情节的抒情性叙事结构、冷静幽默的叙事风格是契诃夫叙事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993.
“成长”和“进步”具有明确的目的。三十年代左翼都市小说中“成长”主题有两种模式 ,在两种模式中知识分子与工人在角色功能上是互换的 ,因而两种模式的“成长”是互为反方向的。主题性结构是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所感知的程式化的观念内容向艺术形式积淀演化 ,因而“成长”的主题性结构与三十年代社会历史发展有内在联系。与“成长”主题相关的分别是“前成长”主题与“后成长”主题 ,三者相互印证 ,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994.
在学校教学工作中,需要进行确立教育宗旨、设置课程标准、安排课程练习、设计学科考试内容等环节,会对学生形成文学观念带来极大影响。在近代中学国文教育中,重视探讨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人类情感思想、想象憧憬等,将理解分析文学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等作为重点内容。近代中学国文教科书中侧重于选择现代小说作品,通过对这些小说作品结构、故事情节、创作方法等的讲解,促使学生形成现代小说观念。本文分析了近代中学国文教育的概念,并分析了教育中现代小说观念的形成,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了二战前后的“东方小说”,多围绕英国人在英属殖民地的险恶经历展开,带有明显的殖民主义和旅行书写特征。《褐衣男子》中的“帝国凝视”赋予白人殖民者绝对的权威性和优越感,同时又“他者化”非洲土著。但是东方想象、“他者”镜像以及殖民话语权威,却在《他们来到巴格达》中被巴格达的多元混杂空间中打破和消解。这些差异与阿加莎多年殖民地生活和工作经历有关,也能从中看出她对帝国殖民扩展的反思。  相似文献   
996.
我看薛宝钗     
  相似文献   
997.
998.
海明威在小说创作上转益多师 ,刻意求工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含蓄、隐身和简约三种方法 ,创建了不同于任何一个现代主义流派的小说理论 ,从而达到了现代小说创作的高峰  相似文献   
999.
新月派文人向往着西方的民主自由,讲求的是绅士的风度和做派;但同时其思想内核又摆脱不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思想的复杂性折射在他们看待现实的眼光和态度中。从新月派文人的小说创作,可以看到新月派文人对现实矛盾解析的有失肤浅和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000.
益希单增小说不仅是藏族人民现代生活的形象记录 ,而且刻画了具有独特民族文化心理和性格的藏族人物形象 ,描写了西藏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 ,洋溢着特有的“藏味”——糌粑味和酥油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