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组笔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进行了探讨.李根蟠认为,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陈其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中国史范围的处理和历史上民族统一的不同阶段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念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张越认为,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过程中,唯物史观所起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王志刚认为,"五四"时期形成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具有三个显著的时代特点:即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建工作.张利认为,范文澜在历史评价问题方面贡献良多,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主义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加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高度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一种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的眼光对历史演进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评析,揭示其本质.张剑平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许殿才从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如何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阐述.邹兆辰则认为,在中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善于分析与借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从1922年至1927年,范文澜在南开度过的五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阶段。在这极不平常的五个春秋,他由一名青年学者成长为国学名家;而在思想上,他经历了意义重大的转折,由一个“好古”是求的教师,转变成为一个把自己的生命与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的进步教授,从此走上学者兼革命者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陈其泰 《齐鲁学刊》2000,2(5):70-76
范文澜在50年代初提出的“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的论题有三项重要的理论价值:一、对旧史以帝王将 相为中心提出了否定,是历史观的一大进步;二、从本质上对直接生产者创造的物质财富是 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体现者推动社会前进,人民群众的意志最终决定历史前进的方向这些 普遍的历史现象和大量重要史实作了理论概括,对于推进历史学的科学化意义重大;三、将 鼓励人民群众相信自己的力量,创造更美好的世界。黎澍先生否定此一论题所提出的论点和 论据实属不当。  相似文献   
14.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1934年任北大文理院院长时,还未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国民党中统特务怀疑他是共产党,在“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剿共“旨令”下,国民党就将他逮捕了。时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在向特务头子求情时说:“范先生平素为人正直,生活非常俭朴。”特务头子闻言,如同抓住了证据,十分自信地断言:“够了!就凭这一点,足以说明他像共产党!”后来,国民党未审出个所以然,只好把他放了。范文澜出狱后对同仁幽默地说:“看来,以后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充分认识到范文澜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对其生平与学术的研究已经取得比较丰硕的成果,在某些具体问题的认识上,研究者的观点存在分歧,而众说纷纭或许正是学术繁荣的一个标志。范文澜研究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而言都还有较大的开拓空间,随着新史料的挖掘、研究视角的转换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一定会有更丰富的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16.
张剑平 《浙江学刊》2001,(6):145-152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及<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是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著述,这两部著作以其强烈的服务于现实意识,曾深刻地教育了中国广大人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它们并不是简单的应时之作,其科学性是不可否认的,它们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的创立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分析了这两部著述的科学价值,结合新时期学术界对太平天国和曾国藩评价中出现的偏差,说明了应如何认识和正确评价范文澜这两部著作以及怎样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范文澜以通史研究为基础 ,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出了 :历史上民族融合是自然趋势 ,但同时必然伴随着民族间的残酷斗争。汉民族是历史上很多民族的化合体 ,以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等一系列符合客观历史实际的民族史理论 ,不仅填补了我国民族史研究缺少科学理论指导的空白 ,也拓展了民族史研究的视野 ,对增进各民族间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陈其泰  张利 《中州学刊》2001,(3):146-150
范文澜于1936年从北京到河南大学文史系任教,至1939年春在确山游击区正式参加新四军,值此民族生死存亡之秋,也是范文澜人生历程的关键时期.他主编了<风雨>周刊等杂志,又在地下党的领导、支持下,在河南大学组织了抗战工作训练班,并且领导河大抗训服务团,到许昌、舞阳及豫南各地开展抗日救亡动员教育工作,为中原大地广布救亡种子,有力地推动了河南省的抗战事业.此期间他撰写了<对于持久抗战的几个肤浅意见>等一系列政论、时评,篇篇是精粹有力之作,因此被誉为"能文能武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9.
张越 《河北学刊》2007,27(1):103-105
本组笔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进行了探讨。李根蟠认为,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陈其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中国史范围的处理和历史上民族统一的不同阶段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念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张越认为,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过程中,唯物史观所起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王志刚认为,“五四”时期形成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具有三个显著的时代特点:即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建工作。张利认为,范文澜在历史评价问题方面贡献良多,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主义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加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高度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一种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的眼光对历史演进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评析,揭示其本质。张剑平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许殿才从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如何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阐述。邹兆辰则认为,在中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善于分析与借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张利 《河北学刊》2007,27(1):107-109
本组笔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进行了探讨。李根蟠认为,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陈其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中国史范围的处理和历史上民族统一的不同阶段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念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张越认为,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过程中,唯物史观所起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王志刚认为,“五四”时期形成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具有三个显著的时代特点:即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建工作。张利认为,范文澜在历史评价问题方面贡献良多,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主义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加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高度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一种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的眼光对历史演进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评析,揭示其本质。张剑平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许殿才从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如何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阐述。邹兆辰则认为,在中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善于分析与借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